美文网首页坚持写今日看点体育
我买了一本书,因为我想知道一个人爱一支球队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

我买了一本书,因为我想知道一个人爱一支球队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

作者: 邓布利多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16:31 被阅读57次

    虽然没有查到这方面的详细数据,但毫无疑问,我混迹媒体的时间是要远小于业内平均水平的。尽管如此,在极为短暂的从业期限内,我还是掌握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混脸熟。

    这并非某种套路或者诈术,而是实打实用做功课积累的成果。很早之前我分享过自己读书看报的习惯,不管看什么,首先要把当期版权页上的人名扫一遍。即便偶尔忘记这件事,只要后续读到好的报道,我都会忍不住把眼光投向版面上的边边角角,将编辑记者信息一网打尽。

    从毕业工作到现在,很少听说新闻系学生不买书报刊,不过像我这么乱翻的似乎同样少之又少。老实说,我无法详细解释这种行为的原始动机,但后来的经历证明,如果长期追随一本报刊且它恰好是你感兴趣或者希望籍此入行的起点,除了大谈文本风格、报道重点,冷不丁抛出编辑记者的姓名,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加分效果。

    具体案例就不在这里讲了(想知道的可点击这里收取相关tips)。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个人叫段旭,江湖人称「段王爷」,曾经是一名篮球记者,先后供职于《篮球先锋报》和《体坛周报》两家体育报纸,离开北京落脚厦门后又去了安踏,对,就是签约克莱·汤普森的那个安踏,忙活了好一阵子。

    十年前下定决心学新闻、做新闻的时候,《篮球先锋报》和《体坛周报》一度是我从业的首选。我开始和编辑记者套近乎,那时微博还没有走红,我在新浪博客联系了当时《篮球先锋报》驻美国休斯敦记者,用人人结识了《体坛周报》编辑、《篮球报》记者,就连实习生也没有逃过我的魔爪,现在看仍然很厉(bian)害(tai)啊。

    或许有人发现了,这里面并没有段旭的名字,至于理由……因为他一直是「圈内头号(马)刺蜜」嘛!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我起初和圣安东尼奥马刺的确是有些「过节」的。2002-2003年那会儿特别喜欢贾森·基德,他带着篮网第二次打进总决赛碰上了马刺,结果输得挺难堪。年轻的小宇宙恨得那叫一个牙痒痒,谁知后来年纪大了居然还有雅兴重新选择另一支主队。

    如果盘点「勾搭」段旭的整个过程,我想应该是始于报纸,兴于SNS(开心网和微博),最终转化沉淀于微信,只差一次面基就算登上巅峰(我是不会告诉你们去年差点成行厦门了好嘛)。我严重怀疑段王爷八成不记得开心网这一茬了,毕竟我自己都想不起来当时怎么鬼使神差搜了他的名字,然后看到籍贯和毕业院校(都是湖南省的),突然有点路转粉。2016一整年我都在段王爷老家某公司工作,顿时显得差不多两年前厚着脸皮要到微信是一件机智到不行的事情。

    事实上,自从开始追马刺,想要及时获取这支不正经球队打比赛及各种花絮,你很难忽略段旭的微博和他写的每一篇文章。尽管离开媒体有不短的时间,但段旭并未停止写作,更新频率也较为可观。现在你既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账号「段旭的后仰跳投」,也可以围观他的知乎回答,年初他还搞了一场主题为「马刺与NBA球队文化」的知乎Live。

    我有时候不太确定,到底是马刺本身的球队新闻过于喜感搞笑,还是段旭用他的文字为国内的篮球迷们刻画了一幅更为生动的圣安东尼奥马刺画像。一个可能略显中庸的回答是,二者兼而有之,换句话说,从过去到现在,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像段旭一样热爱篮球、热爱新闻的人,远在大洋对岸的海量篮球资讯才能源源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上周末,经不住段王爷在公众号里卖力吆(da)喝(zhe),我终于入手他去年出版的新作《马刺王朝》。对于一个球迷来说,这只是一次迟早要完成的拔草行动,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下单,不过我个人觉得可能更有意义的是他上个月写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NBA编辑」,马克很久一直没有拿出来,现在应该是时候了:一个马刺球迷、资深媒体从业者,用最走心的方式,在看似最糟糕的时代,和你分享自己十多年历练出的敬畏之心,和自我要求

    一个优秀NBA编辑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知乎上有个学生在问“如何努力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编辑”,我看到,一时心痒,觍着脸回答了。

    很长,在这里贴一下。

    之所以想答,是因为这问题其实被问到过很多次。我想,就像我当初一样,想干这一行的小盆友还是很多的,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努力。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是的,我是一个优秀的篮球编辑。准确点讲,我是一个优秀的NBA编辑。

    不,我虽然偶尔自恋,但并不是个自大狂。相反,大多数时间我是谦逊的,生活中熟知我的每个人都可以作证。

    如果题目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解说员”,我会夹起尾巴躲起来,假装没看到——当初在腾讯NBA做解说的时候,不用你们骂,我对自己就不满意。但既然说的是篮球编辑,又偏重NBA方向,那我自认为还是有资格来说一下,毕竟在已知范围内,国内比我(当初)更出色的NBA编辑并没有几个。

    我没在新浪、腾讯或者虎扑干过,我供职过的是传统媒体,先是《篮球先锋报》,后是《体坛周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工作内容及方式会有差别,但差别基本在皮毛,是“术”而不是“学”。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内容的认定标准是大体一致的,你在报纸上写烂稿子、编烂版面,到了网站也还是写烂稿子、做烂页面。

    对年轻人,特别是像题主这样还在校园里的小盆友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编辑,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去努力。

    热情

    人总会高估自己的热情,特别是这一行。球迷都觉得,我超爱NBA啊,我天天关注NBA,恨不得泡在里头,我对NBA这些队这些人如数家珍,我身边没有小伙伴比我更了解NBA了,如果能天天看NBA还能挣钱,这工作简直太棒啦,我的热情肯定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废话,如果只是这样,当然没问题。问题是,远远不只是这样。如果你每天上班的工作内容就是改页面、改稿子、改标题,忙得只能偶尔抬头瞄两眼电视里的比赛画面,你还能保持热情吗?

    如果你根本没机会去比赛现场看球,偶尔在夏天见两个来中国做商业活动的NBA球员,还只能在10米开外远远拍照,你还能保持热情吗?

    如果你身边同事每天做骑士、做勇士、做火箭,而你只能做篮网、做鹈鹕、做魔术,气人的是,明明你是骑士球迷而他是个詹黑,偏偏领导还总是把骑士的活儿派给他,你还能保持热情吗?

    还有如果你同事的工作成果总能上头条、变热门,而你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充充数、当分母,同时你每个月挣的钱都不如你同事多,你还能保持热情吗?

    最后,如果过五年、过八年、过十年,你终于想明白,你干的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挣钱的行业,你身边做销售、做产品、写代码的同龄人都比你收入高,你还能保持热情吗?

    认真模拟一下上述每一种情境,想清楚了,再来说你的热情肯定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当然,如果你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编辑,以上所有问题也许都只是时间问题。你总会走到你们行业的顶端,你总会得到你梦寐以求的机会,你总有一天能被派去NBA现场看球,你总能拿到相对而言比较理想和有尊严的薪水。

    可你也总得经历那些你不想要的。太多人在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编辑之前,就已经把热情消磨得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混吃等死,然后就永远成为不了优秀的篮球编辑,然后还不知道自己是死在当初以为“肯定没问题,绝对没问题”的热情上。

    Ⅱ 中文

    把中文放在英文之前,是因为你终究是要做东西给中国人看的。往极端了说吧,就算你英文不大灵光,靠着金山词霸或者百度翻译外加英汉辞典,也能忽悠人,甚至没人会在乎。但如果中文功底不好,烂稿子就是烂稿子,写东西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没救。

    所以,除了看篮球,多看书。别看完比赛就只读那些写篮球的文章,更别沉溺在网络口水之中。去看小说,读名著,要是能在古文上下些功夫就更好了。

    另外,慢慢养成写作的习惯。不管写得怎么样,先写起来。平时不动笔,下笔就是好文章,哪有那种好事儿!

    这里顺便多说一点:绝对不要自我催眠,认定“我是个评论家,我不做那些普通的报道”。在你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你不可能会是个“评论家”。你自以为的那些所谓“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犀利”,都不过是哗众取宠。

    以前在《篮球先锋报》的时候,有个小孩来面试,张嘴就跟总编苏老师说“我擅长写评论”。我从旁边经过,一脸黑线。我们这儿基本只有三位领导才写评论呢。

    并不是说写评论的就比写报道的高级,也有一些报道写得特别好的老师不擅长写评论,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无可取代的价值。只是在你的知识储备、文字能力、写作风格达到某个高度之前,你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评论来。

    这个圈子最顶层的那些大V们,也有理解不对、胡说八道或者个人偏见的情况,你怎么能保证你与众不同的观点就是真知灼见而不是哗众取宠呢?

    写好报道,把故事讲得让人爱看,是干这一行的基本工夫,也是最终评判你是否优秀的一大关键。

    Ⅲ 英文

    刚刚说“靠着金山词霸或者百度翻译外加英汉辞典也能忽悠人”,并不是说英文水平不重要。那些英语不好又想干这行的小盆友,如果刚刚松了口气,请重新把它紧回去吧。

    我把英文摆在中文之后,纯粹是因为题主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编辑。如果你并不是非要当一名驻美记者,并不是非要去前线采访,并不是非要和球员对话,那么,即使英文口语和听力略差一点,也是可以做好一名篮球编辑的。

    坦率地讲,我的英文就远不如那些整年整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同行们。但是如果连英文阅读都有很大障碍,如果在脱离金山词霸、百度翻译、英汉辞典的情况下你连ESPN一篇报道都无法正常阅读下来,那是不可能当一名NBA编辑的,更不用说优秀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英文阅读不行,你连信息的获取都做不到,要如何写作?如何指挥记者和作者干活儿?如何判断他们写得对不对?如何把他们的文章改得更好?

    你至少要能阅读英文,这是门槛。

    Ⅳ 技能

    不同岗位需要不同技能,这些技能的高低也会决定一个篮球编辑的水平。

    在某一个特定时间进入某一个特定媒体的某一个特定岗位之前,我也不确定你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事实上,部分技能等到了具体岗位上再具备也是可以的。不过总的来说,这些技能掌握得越多越早越熟练,对你成为一名优秀的NBA编辑也就越有帮助。

    比如找材料。美国媒体发达,NBA材料来源很多,却也不是所有素材都摆在桌上,任由你挑选。实际上,我刚入行的时候,在《篮球先锋报》早期,评价编辑们水平高低的一项核心标准,就是“找料”的能力。有人总是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好材料,有了好材料就能做出好文章,你服不服?

    比如取标题。没有哪个编辑是不用取标题的,标题的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编辑的水平。这方面,纸媒和网络媒体的要求天差地别,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取标题的那一套开始统治世界。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需要去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去迎合。我们都厌恶“标题党”,可我们没法摆脱人性——同样的内容,好编辑换一个好标题,就能让文章被10倍、20倍甚至更多的人看到,你敢低估编辑取标题能力吗?

    比如挑图片。这又是一项重要性被严重低估的能力,因为照片是前方NBA摄影师拍的,而中国的NBA编辑又指挥不到美国的摄影记者,所以挑NBA的图片往往被认为是看天吃饭,有好的就用好的,没好的就凑合。可实际上,在我的NBA编辑生涯中,因图成版和因图毁版的例子都太多了。

    另外,挑图片不仅仅是“挑”而已,还包括裁——很多照片不是拿来就用的,要不要裁,怎么裁,都大有学问,这有点类似摄影当中的构图艺术。你说这项技能,在校学生要怎么练?我想,多看,多琢磨,总归是好的。

    再比如剪视频,做GIF动图。这些技能我也不是都具备,我在报社上班的时候也用不着这些,可它们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重要,我就不细说了。

    Ⅴ 原创力

    你需要明白的一个尴尬处境是:在中国做NBA,大部分角色是“二道贩子”,这和做国际足球以及国际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是一样的。一方面,你没有办法生产那么多完全原创的内容。另一方面,国际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之发达,也会让你懒于生产那么多原创内容。

    在无法拥有强大运动员资源的情况下,你玩了命也做不到人家本土媒体那么好。久而久之,玩命的人就少了,做“二道贩子”的时间就更多了。既如此,我在这儿空谈什么狗屁原创力呢?恰恰相反,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创力正是拉开从业人员水平差距的核心能力。

    面对同样一篇材料,不同水平的两个人可以写出不同水平的两篇稿来;如果再把整合多篇材料、有目的地搜索不同材料的能力算进来,那么不同水平的两个人就有可能呈现出天差地别的两篇稿。这跟前面讲的中文素养有一定重合,跟技能也有一定重合,跟后面要讲的大局观还有重合。

    为什么原创力对一个NBA编辑特别重要呢?因为你的工作不全是自己写稿,大部分时间要面对其他人的稿子。有的作者/记者非常出色,交回来的东西,你简单扫扫错别字,做做标题和小标题,就可以直接用了。

    也有的作者/记者会让你头疼不已。这当中又分两种:一种是烂,这倒好办了,下回你不找他或者尽可能不跟他合作就是了,久而久之他也干不长;另一种(多为记者)更难办,因为他不烂,相反,他能拿到好多有意思的东西,稿子里有各种亮点,只是他不擅长行文(也就是前面说的中文素养略欠缺),文字不流畅,结构更是一塌胡涂,这时候你就得重写——用他的材料,写出一篇你的文章,然后署他的名。

    编辑没有原创能力,你把收到的稿子直接发出去试试?

    Ⅵ 大局观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请特别留意我扯出来的又一个玄乎玩意儿。

    这个圈子里虽然很多人能做到上述这些(当中的大部分),有的人这方面强一点那方面弱一点,有的人这方面弱一点那方面强一点,大体上过得去。但是 ,他们只是个“还行”的NBA编辑,而不是个优秀的NBA编辑。

    优秀的编辑,一定要大局观特别出色。

    “大局观”是借用了篮球场上的一个说法,它包含的悬乎东西很多。比如结构能力。小到一篇文章的结构、一个版面的结构、一个专题的结构,大到一个大型赛事期间总体报道方式和报道节奏的结构。什么东西应该多写,内容不足也要玩命撑大;什么东西不能做大,有料放在那儿浪费也得控制规模;什么东西应该在什么时间点推出;什么东西在版面上往下放一点儿都不合适。这些,统统关系到大局观。

    比如把握题材重要性的分寸感,以及我自己喜欢说的——历史感。有些大事件发生了,不管当天有什么状况,你得立刻兴奋起来,还得逼迫你的作者/记者兴奋起来,告诉自己和他们:今天这个东西必须得做好了,不做好不行,对不起自己干的这份活儿。

    2012年总决赛,我和《体坛周报》同事王宁在前方。我是跟着西部一路上来的,所以我主写雷霆。王宁是大半个赛季都在迈阿密呆着,所以他当然主写热火。第四场,勒布朗·詹姆斯第四节大腿抽筋,换下去又重新回到场上,投进关键球,带领热火赢下夺冠的决定性一胜。赛后采访完回酒店,我俩分头熬夜写稿,都特别困,王宁一度有崩溃之感,我(虽然也困得跟傻B似的)就在旁边鼓励他说:这是你跟了一个赛季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詹姆斯打出了生涯代表作,你也得写出生涯代表作来。我还下载了比赛录像,供我俩共同还原比赛细节。那天我先收工睡了,王宁还在写,后来他果然交出一篇结构特别棒的詹姆斯大特写来,广受好评。

    是的,我又在夸自己。当时人在前方,但我协助后方同事起到了非常好的编辑作用。我自己平时就是编辑,我知道那天需要一篇怎样分量的詹姆斯稿,必须要,没得商量。与记者/作者沟通,帮记者/作者梳理,最好是事先梳理,确定采访和写作提纲,是一个编辑大局观的突出体现。

    甚至,什么样的题材应该让哪一个作者/记者去写,也是一种大局观。作者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术业有专攻,未必最好的那个作者就一定去写最重要的那个题材,编辑对此都要有把握。在NBA领域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球队,也有两三个人喜欢同一支球队的情况,出了什么涨脸的事儿,大家都抢着写,这时候编辑就得有那种使命感,就得把最重要的活儿交给最靠谱的那个人。

    说到这儿想起《体坛周报》原来的二版编辑魏寒枫老师。我们经常笑说,他跟每一个牛B的作者约稿,都说“这稿子天上地下全宇宙就你一个人能写”,其实作者们都知道他在扯蛋,可又心里都暗爽,同时有一种要给他把这稿子写好的使命感。魏老师既是结构的高手,又是刺激作者创作情绪的高手。

    体育是一种情绪充沛的东西。在适当的时候调动起作者激动的情绪,这很重要。你可能会觉得,大局观这东西需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吧,什么都没干过的学生,要怎么去练习这所谓的大局观啊?答:知识储备。

    经验是急不来的,但知识可以努力抢先储备。你至少要大体了解NBA的历史,要知道每一个年代有哪些重要的人,他们大致干过些什么,要知道乔丹、魔术师约翰逊、拉里·伯德、天勾贾巴尔、比尔·拉塞尔、威尔特·张伯伦、杰里·韦斯特、大O罗伯特森等等等等这些名字分别意味着什么,这样当NBA发生一件新事情时,你才能把握它在NBA历史上有着怎么样的意义,才会有我所谓的“历史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买了一本书,因为我想知道一个人爱一支球队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ej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