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思考读书想法
读书—效果比数量更重要

读书—效果比数量更重要

作者: 泋小溪 | 来源:发表于2016-07-04 01:49 被阅读264次
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天出差去G城,空气出乎意料的凉爽。遇到好久没见的小伙伴们,相聚之余,不免对现状吐吐槽。其中一个小伙伴是和我同龄的男生,几年的时光,已经使得一个曾经青涩稚嫩的少年,蜕变成了如今成熟稳重的大小伙。说到如今的生活,我问他休闲时间都在干什么。他挠挠头:打球,看美剧,学英语,偶尔看看书。

“你一周能看几本?或者一个月看几本?”我笑着问。这年头在我司,能偶尔看看书的,已经是不容易的了。

“我一个月也就最多一本吧...我看书实在是太慢,看了就忘,而且很多时候静不下心来,看书也不知道看了什么。所以,慢慢的,索性就看的越来越少了。”说来小伙伴还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完全和一年前的我一样啊。说来惭愧,2015年,我所读过的书,屈指可数,最多也就是一个月一本书。你说我的时间都干什么去了?除了跑步,我基本上就是在看韩剧看美剧看电影看小视频,遇到喜欢的韩剧我甚至通宵达旦看到凌晨。这是我自控力最差的时候。每次周一顶着黑眼圈上班的时候,我总会有深深的罪恶感:这个周末我坚决不能这样了!然而,真到了周末,在习惯的引力之下,我躲不过恶性循环。如此,到了今年年初写总结的时候,我发现,天呐,怪不得我写出来的文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我单蠢是因为我读书太少!

痛定思痛,在自我激励和朋友的鼓励下,我定下了今年一周一本书的目标。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选书、如何看书,到如今可以从容选择自己的书单、努力写点书评。我发现,我读书的速度慢慢提升了起来。

那么,我从一个月一本书到如今的一周一本,读书的效果如何呢?是否真的有效呢?我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说实话,好几本书如今回忆起来都是模糊的概念。我发现,我读书的数量是提升了,但是,效果如何却不敢断言。很有可能我一周挤时间看完了书,多是些无用功。细思极恐。

读了日本作者奥野宣之所著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发现,读书和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讲究方法。比如,健身最好的方法是请教练提升自己而读书是一种“老师缺席”的自我学习,有效读书需要自我建立一种有效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多次强调的: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将读书这一活动分为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步骤,而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将信息一元化的“笔记”。

1、如何选书?

如果你和去年的我一样,看书太少,什么都想看却又无从下手,那么我建议你挑一本身边已有的书,先读起来。如果你在看书过程中发现自己慢慢对有些主题感兴趣有些则不,那么,你可以根据《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选书

对我个人而言,我的书单基本上是从“其他可靠信息源”而来,特别是朋友和喜欢的作者(比如陶瓷兔子分享过的心理学书单)。就如同一篇文章说过的:“当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找到一个优秀的人,追随他,你会自然变得优秀。”俞洪敏也说过:“我一直在向优秀的人靠近,我这辈子一直在追随优秀人的脚步。”人生方向如此,读书亦然。跟随喜欢的作者,或者跟随你身边欣赏的朋友,看他们在读什么书,然后记录自己的书单里,找时间阅读,必将事半功倍。

2、如何购书?

说到购书,有了购书清单,无非两个问题:

是实体店还是网站购书?
是购买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强烈建议去实体店购买,因为这样的购买经历会使买到的书更有连带感,记忆会更深刻。

然而,想到我个人经历,如今去实体书店的机会真的不多,为了便利,我更倾向于网站购买。但是,必须提醒,网站购书原本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建议选择一家最喜欢信赖的网上书店即可,比如:亚马逊、当当、京东等。之前豆瓣有个读书软件,上面可以分析对比各家网上书店的价格。当时的我还觉得这个功能很赞,但是,真正用上的时候,为了省一两块钱,或者五六元的邮费,辗转好几次,实在费时又费力。最后,我索性不再比较,需要买书的时候就直接在我信赖的一家网站购买。毕竟,时间成本是最高的。

关于纸质书与电子书。我去年入手Kindle之后,迷恋电子书许久,却发现读书并没有想象的高效。尽管电子书有诸多书签、标记的功能,而我本身却更喜欢直接在书上涂画的感觉。如此,到今年,我基本上确定了如下原则:电子书只看小说、英文原著(携带方便)以及可以略读的书,其它种类的书,比如工具书、需要分析阅读的主题性书籍,我一律入手纸质书。

另外,关于实体店书店,作者奥野宣之还提到建议去一个新地方就要到当地的书店看看。其实,这是我非常向往的。有些人觉得认识一个城市要看夜景、看酒吧,而我认为,作者奥野宣之的想法,更美妙。

3、如何读书?如何记录?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录的过程。在作者看来,要读书,必须有读书笔记,这是整个环节的重点。想到自己的读书经历,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书,当需要某些知识点时,多数需要再次阅读;而有所记录的书,则可以挑重点研读。面对不同主题、不同难易程度的书,就如同面对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读书技巧。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供了一般书籍的读书笔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

在作者看来,不管书的难易程度,哪怕再简单的书,也可以一言以盖之,留下印象。

4、何谓“活用”?

其实,说到阅读的目的,无非是:自我提升。而读书如果如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读再多也是无用功。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强调了活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下:

(1)找固定时间重读笔记(如每周日睡觉前半小时);
(2)在固定平台上写书评,如简书、微信公众号、博客、一点号、网易阅读等;
(3)升级阅读至主题阅读;
(4)将检索数字化。

除了第2点,其他三点都是我目前忽略但是很重要的步骤。其中“将检索数字化”很有预见性,对于一周只能看一本书的我来说,目前一两年也许看过的书还能大概有概念,但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十年后,二十年后,如何更有效管理自己已读的书籍?这个时候office工具就有很大的功能了。建立一个excel表格,标识笔记本序列号、阅读的日期、书名。作者、出版社、主题等等信息,就能为多年后的自己积累下宝贵的数据库。

关于更复杂的阅读方法,比如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建议大家阅读另一本关于读书方法的经典著作:美国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关于这些方法,小溪还在摸索中,只想说:主题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之,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如今,读书仿佛成为了一种体现自己独特性的标签。个人而言,书当然读的越多越好,越来越多的人读书更是幸事,但是,如果读的书都成了过往云烟,甚至成了自己用来夸耀的资本,那么,怕是本末倒置了。

愿大家成为用心的读书人,平和,淡然。小溪还在努力。

相关文章

  • 读书—效果比数量更重要

    前几天出差去G城,空气出乎意料的凉爽。遇到好久没见的小伙伴们,相聚之余,不免对现状吐吐槽。其中一个小伙伴是和我同龄...

  • 效果比道理重要

    效果比道理重要-731-18:28 沟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演讲者与听众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什么...

  • 读书比“日更”更重要

    读到王君老师的文章《读书比“日更”更重要》,文中谈到,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只出不进,很快就会枯竭。大量地输入,有...

  • 重塑心灵—五步脱困法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有能力比晒学历更重要

  • 理由

    比重要更重要的比伤感更伤感的比绝望更绝望的比快乐更快乐的比疯狂更疯狂的比残忍更残忍的比爱恋更爱恋的比悲剧更悲剧的比...

  • 【0319读书清单】读书小白的进阶之路

    文/邓小葵 001 书的质比量重要 不要一味地追求读书的数量,而是要读一些好书。 选择比勤奋更重要。 002 挑重...

  • 什么最重要

    读书比游戏重要, 主见比顺从重要, 兴趣比成绩重要, 人品比能力重要, 幸福比完美重要, 信仰比崇拜重要, 过程比...

  • 为什么专利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专利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无数量无质量,数量就是最大的质量。 —— 贾振勇 在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专利的数量和...

  • 数量和效果

    练习俯卧撑300多天了,多的时候一天能做1000多个,少的时候一天做几十个。反正至少平均也能100以上,有什...

  • 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文/琴音 2018.3.20 日更D17 生活中你是否有面临过这样的困惑? 和家人的争吵总是始于想好好讲道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效果比数量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k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