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我家年近八十的老爷子聊天,老爷子感慨现在好多吃的都不是以前的味儿了,像桃等常见水果过去觉得很好吃的品种现在也见不到了。
这是时代的退步吗?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适者生存,不好吃或经济效益差的东西自然容易被淘汰。
但是有一点我很认同,过去吃的很多东西真心觉得好吃。不过,原因却不是因为过去材料实在、做工精细,而是因为穷。
高考前我胃口不佳,吃了很多五毛钱一包的麻辣方便面,在我心里,它的味道远远胜过了现今风味多样的方便面大品牌。
带着这样的视角(不是唯一的视角),让我们走进这本汇集了太宰治、冈本加乃子、崛辰雄等日本巨匠作家描写美食的《红豆年糕汤》吧。

他们笔下的昔日餐桌,呈现的不单单是诱人的美食,更多的是借助美食展现生命的无奈卑微,食物的色、香、味恰恰是由凡夫俗子们的贪、嗔、痴化来。
所选的六位作家,除了北大路鲁山人活到76岁外,太宰治、正冈子规、冈本加乃子、崛辰雄和织田作之助的寿命分别只有37、35、50、49、34岁,他们或身患顽疾,或生活于战争/战后物资稀缺的年代,美食对于他们来说,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慰籍。

太宰治的《戒酒的心》对男人彼时喝酒的尴尬描绘得精彩绝伦。喝酒本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战时则成为一种心理安慰,可因为供应不足,连这点安慰也得之非易。
半月一升酒的配给,自己分成十五等份,如果哪天不小心多喝了第二天的等份,就要倒入一等份的水补足。威士忌里补以茶水时,常有见到茶梗直立的乐趣。
偶尔去饭馆喝酒,客人的虚荣和卑屈,店老板的傲慢和贪欲,相映成趣。客人讨好老板的方式就不是鞠躬作揖、满脸堆笑那么简单了,有的主动帮柜台上盆栽植物浇水,有的甚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剪刀帮着修枝。
店老板不为所动,随口说着“今天有盐烤鲷鱼喔”“也有卤猪肉喔”,引得客人们“哄抢”,其实不过是多点几样不需要的菜以换取老板能多卖一点酒给他而已。

看起来是写旧时的美食,可这“旧食”的滋味岂是一个“味美”所能涵盖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