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看到地瓜,总有一种深刻的亲近之感。地瓜不仅味道好,香甜适中;还能润肠通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津止渴,延缓衰老等等的功效,实为健康佳品,让人怎能不爱它呢。
自从掌握了烤地瓜的技能后,家里的烤箱就没消停过,真是一锅接一锅啊。
这烤出的地瓜,有软乎紧实之别。如果你喜欢吃软如糖稀的,就选烟薯,软糯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快烤好的烟薯在烤盘里成了另一种形态,与刚放入烤箱时精精神神的它有了截然不同的样子。
看,随着时间和温度的陪伴,它被彻底软化。先是身子滋滋冒油,然后慢慢软塌塌下来,就像缴了枪的士兵,成了一滩任人摆布的稀泥。

时间到,打开烤箱,香味如同八月的桂花,瞬间弥漫得到处都是。仅凭闻闻这味道,就会让人垂涎三尺了。捡到盘里时可要小心点,稍不注意,就会被弄断。捡完后的烤盘上,还有流出来的琥珀色糖稀,也是好吃得很呢。
除了这种绵软的,还有一种口感紧实的,那就是蜜薯。二者的区别不仅只口感,还有烤制过程中的变化。蜜薯不如烟薯出油多,有的甚至根本不出油。烤出来后,口感偏干,不是我喜欢的。后来只要是买地瓜就直奔烟薯而去。

一切都为市场应运而生。这不,除了这两种外,还有板栗薯,我没吃过。但是有一次在抖音里,看到它那果实呈现而出那沙沙的质地,就让我口干舌燥,失去了兴趣。话又说回来,想吃板栗味,何不直接买板栗吃,味道不是更正宗吗?
说来道去,都是烤地瓜。其实这地瓜情结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小时候,这种东西可是一日三餐的主角,那时候没有烤箱这高级玩意。
印象里,经常见到的是妈妈用水把大大小小的它们洗干净,再把红光满面的它们码放到铁锅里,放入没过它们的清水,盖上锅盖,灶膛添火开始蒸,我们那里管这叫馏白薯。
那时候的地瓜瓤是白色的,倒是偶尔出来一个黄瓤的,便成了稀罕物。偶尔吃到一个,都跟捡了宝贝似的欢喜半天。
那时候地瓜不仅可以被馏着吃,还被磨成面粉,用来做面条,或烙薄饼。记得每到春天第一茬小葱下来,家家户户的早餐桌上都会有薄饼抹酱裹小葱的美食,再喝上一口黏糊糊的棒糁粥,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地瓜的全部内容就错啦。要说地瓜最精彩的变身,莫过于把它捣成浆用其淀粉漏成粉条,纯正的地瓜粉条可是绝佳的美味食材。
我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到年底家里都会漏粉条。漏粉可是过年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为此紧锣密鼓得忙活,整个村子都因此人欢马叫,热闹起来。
看吧,和睦的相邻们互相帮忙,一起合作,将这隆重的环节,进行的有声有色。
一人将稀释好的白色地瓜淀粉浓浆,放到水桶里备用;一人灶间往大铁锅添水,加柴烧水;水沸腾后,一人站到灶台上,双脚叉开,用带好几个眼儿的瓢将浆水从高而下漏到下面的滚开的沸水中;稍后再有人用长竹竿挑起;然后另外两人将它们晾放到院里搭起的架子上。没有几分钟,它们都被冻得梆硬。之后完成它慢慢变干储存起来的过程。

而那些挑不起来的粉条,成了灶台间我们小孩子争先抢吃的美食。虽然没有咸淡任何滋味,但在那时艰苦的岁月,这种一到口中就顺滑到咽喉去的吃食还真是美味得很。
一旁的大人们边看着馋猴一样出出进进的孩子们笑,边讨论着彼此年货准备的事宜。
他们偶尔也会拈起几根粉条放进嘴里砸吧起来,但手里的活却不曾耽误。
热气氤氲的灶台间,大家合作默契,有说有笑。无限的满足,无限的轻松!这是大人孩子一年里最开心,最热闹的时候!
晕染着无尽的温暖,祥和与幸福的时光啊,这都是拜地瓜所赐!
就是它,变幻各种姿态,给到人们太多的满足与记忆。也伴随着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觉得幸福从未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