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神仙与五石散

作者: 三悟 | 来源:发表于2015-11-04 20:59 被阅读10996次

    魏晋时期的神仙们~

    古人有什么气质,我觉得必须是仙气!那何谓古人呢?我认为,唐宋元明清,都不行!太近,太近,咱们还得往远一点说,就从魏晋时期开始!

    先来看一副图:

    这是魏晋时期,非常有名的竹林七贤,画上人物身着宽袍大袖,一副玄远,高逸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这还不够,想像神仙,只穿宽袍大袖怎么行,还得继续捯饬。

    当时魏晋名士还爱穿木屐,这种邋里邋遢的鞋子,更与其放荡不羁,目无礼法的气质相吻合。到了这里,还不行!虽然身穿宽袍大袖,清风飘逸,脚踏木屐,放荡随意,但魏晋名士总觉得自己与神仙还差了那么一丢丢,光这样哪能够呢!!身上有了,脚上有了,可这手里怎么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呢。

    慢慢开始有些名士时常出门跟人清谈时,手持一种叫做“麈尾”的道具,把在手里来回比划,感觉特有神仙范。于是这东西就逐渐流行起来。不过呢,这种叫做“麈尾”的东西,也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

    平常人,如果也想当神仙,到哪都拎着这玩意,那得让人埋汰死。就好像武侠小说里,你不会武功,却拎着一把剑,出门肯定让人干死。

    手持麈尾,必须是善于清谈的名士才有资格,而且名士们 对其十分看重,它是身份的象征。

    麈尾的样子有点像扇子,但又不完全像。反正甭管它像什么,总之是个装逼利器!

    好了,到这里,手持麈尾,身穿大袍,脚踏木屐。似乎真感觉自己是个神仙了。

    但仍然还是差了点,魏晋名士要当神仙,那可不是随便说说,因为……

    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按照我们老话来说,那是相当的朝廷昏暗,奸臣当道,陷害忠良,劝谏无门!

    朝廷昏庸,深深伤害了这群为国为民的名士心。按传统,报国无门时,大家都会选择出世隐居,远离庙堂。当时名士之间,又好老庄玄学。老庄玄学,自然要炼药,以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所以平日里,名士除了玩玩Cosplay神仙,还得炼药,吃药,求长生。

    但一般的药不行,太次,既然是名士,就得有逼格。吃,就得吃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药。啥药呢?

    五石散!

    提到五石散,就不得不先提一个人,这个人的爹是曹操,爷爷是何进。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不明白了,怎么爹跟爷爷不是一个姓?其实很简单,爹不是亲的,是后的。其生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妻,所以自然曹操就成了他的现任爹爹了。扯了半天,这人是谁呢,此人即何宴!

    何宴

    何宴现在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但在当时,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人物。魏志曹爽注引魏略曰:“太祖为司空时,纳宴母,并收养宴,见宠如公子。宴无所顾婵,服饰拟于太子。宴尚主,又好色,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何宴仗着曹操宠他,无所顾忌,服饰打扮模仿太子,且好色,自恋,无论干嘛,脂粉不离手,闲着就补补妆,走路的时候,还总看看自己。

    换言之,就是娘里娘气,但也不纯,毕竟还好女色呢。自己老婆是曹操女儿金乡公主,却到处招蜂惹蝶。魏末传曰:““宴妇金乡公主,谓其母沛王太妃曰,宴为恶日甚,将何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宴耶?”

    何宴天天招风惹草,他老婆金乡公主看不过去,便找自己母亲说:“何宴越来越过分,以后可怎么保全自己?“其母笑答:”那你就不用在妒忌何宴了。“我时常想,这是一位多么超然的母亲啊,自己女儿即将成为寡妇,却一点都不担心,反而欢喜女儿不会再嫉妒了,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母爱吧。

    何宴好色,好老庄,也好药。五石散,就是他率先服用。按说这药吧,其发明人为张仲景,张仲景其人众所周知,是古今有名的大夫,他本是为治疗寒病,才发明的,而且仅仅只是为了治疗疾病。也许何宴是身体有点抱恙,发现了张仲景的这一药方,但作为名士,岂能如法炮制。何宴对该药稍稍改良,并服用。没想到,吃完还挺嗨。据他本人讲述:“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意思就是,我吃这玩意不光为治病,这药吃完了能通神,特别嗨,跟神仙似的。”何宴作为当时一代名士,其出名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贝克汉姆。他要干点啥,大家都跟着学,也因此,何宴引领一代潮流,大家纷纷开始服用五石散。

    (据鲁迅认为,魏晋人穿宽袍大袖,皆因食五石散,发热所致,因宽袍大袖易于散热,但具体是不是因为吃五石散才穿宽袍大袖的,我不敢下定论,仅供参考。)

    话说回来,五石散到底能不能通神,嗨不嗨,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很有可能是扯淡。

    但能考证的是,吃这药很麻烦,其主药包括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黄。

    第一,这些材料不好整,且价格不菲。第二,药吃过之后,有一套讲究。

    若我们穿越回魏晋时期,那么见到的情景大概是这样地:

    “哟!老王,大早上,又躺那了?”

    “嗨,没啥事,这不刚磕了药,出来练练,你呢?“

    “我也没事,刚吃药,来溜溜。“

    “走好啊,这冰面特滑。操!别踩我衣服!“

    不明所以的人,会以为他们是在加强体育锻炼,增进身体素质…而实际上,是他们全都嗑药了,磕了五石散。

    因此,五石散神功,修炼

    第一步:行散

    服过五石散,须出去走动,活动四肢百骸,使热量散发出来。

    第二步:冷水浇身

    行散过后,光身,卧于地,或冰,或水缸,用冷水猛浇自己。

    第三步:吃冷食

    忌吃热食。只吃冷食,越冷越好,就地捡冰块而食最佳。

    第四步:喝热酒

    饮热酒,以通畅全身!

    至此,五石散神功修炼完毕,三五日后,重复以上步骤,成仙指日可待!

    随着喝五石散的人越来越多,其流行程度也越来越广,甚至药效也越加神奇,基本概念跟天桥卖大力丸的差不多,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自魏晋至唐代中期,此药流传达五百年之久,有钱的吃,没钱的吃,穷得家徒四壁,也得装自己吃过,就跟过去家里穷,没钱吃肉,出门之前拿块生猪皮,往嘴一抹,满嘴油一样。

    “后魏孝文帝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因众人竟看,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同伴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在市得米,米中有石,食之,乃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称石发者。“

    但有句俗语“是药三分毒”,药不能乱吃,吃了会死人。五石散毒性更烈,数百年间,食五石散不计其数,仅皇甫谧的寒食散论中,记录其数十年间亲见,死于此药者,就达八九人,只是八九个人看似不多,实际只是皇甫谧写着玩,并未详细统计,甚至还有许多服药者,是他所不知道的。我可以想象一下,以五百年为时间单位,以百分之一的死亡概率来计算的话,估计死者不下数十万。

    关于五石散,史书所记录食用者不多,我查询了一下,得到一些资料,但史书上文字过于干涩,且无趣,我“生动“的给大家讲讲吧。

    1.《晋书·何循传》: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可逼。

    简单翻译,陈敏叛乱,做伪诏书,任命何循为丹阳内使。

    何循:“我不能去啊,我脚有病,手拿不了笔。

    陈敏:“哥,别闹,我都玩命了,你够义气就跟我一起。”

    何循没办法,吃五石散,大白天光着膀子出去溜达。陈敏知道后,我操,这哥们太虎,还是算了。

    2.《南史·张邵传》:“徐嗣伯,字叔绍。时直阁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环冷,夏日常复衣。嗣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许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日,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遣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升,病都差。自而桓发热,冬月犹单裈,体更肥壮。”

    徐嗣伯,字叔绍。当时有个直阁将军叫房伯玉的,追潮流,服五石散,吃了一剂,没啥感觉,再吃,又吃,继续吃。总共吃了十剂。结果越吃越坏,开始怕起冷。夏天穿棉袄棉裤,坐火炕。徐嗣伯来给他看病,说:

    “卿本佳人,奈何折腾,哎,你这是体内有热气给害的。这么地吧,到十冬腊月,你再找我,我给你治。“

    夏草青青,冬雪皑皑,转眼到了。那天下了好大一场雪,湖水结了厚厚一层冰。徐嗣伯把房伯玉带到湖面上。

    “哥们,脱了吧,这没外人。“

    大冬天,房伯玉也是条汉子,话音刚落,脱得一丝不挂。徐嗣伯捡起小石子,在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

    房伯玉问:“你干啥,给我画写真呢?你瞅你画的,啥玩意,太抽象了也。”

    徐嗣伯:“少废话。”一脚把房伯玉踹躺在圆圈里,说:“别动,动了我不救你。”

    房伯玉是个实诚人,说:“成,你说咋的就咋的,我不动就是了。”

    房伯玉躺下后,徐嗣伯掉头就走了。房伯玉见徐嗣伯走了,心里琢磨,这是干啥去了?但徐嗣伯告诉他躺在这,不许动,他也就不敢动,就这样裸体躺冰面上,动也不动一下。等了好一阵子。想一想,十冬腊月,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寒风凛冽,房伯玉裸体,还躺冰面上,纵使铁打的也受不了啊。房伯玉眼瞅要冻死,这时徐嗣伯回来了,还赶着一辆马车,车上装满数十桶冰水。

    到房伯玉跟前,二话不说,转身提起水桶往房伯玉身上浇。

    房伯玉大喊:“诶,我说,你把我当花栽啊!“

    徐嗣伯也不答话,扑通扑通就往房伯玉身上浇。这要一般人,非得跳起来打死徐嗣伯不可,但也就是房伯玉,心眼实诚,告诉他躺着,他就躺着,虽然嘴里骂骂咧咧。徐嗣伯连续浇了将近七八桶水,房伯玉浑身打颤,眼看气绝。这时其家属赶过来,哭喊着求徐嗣伯住手。徐嗣伯不听,直到浇满十桶水,房伯玉从头到脚身上结满冰,气绝不言为之。

    接着,徐嗣伯叫其家人把房伯玉抬回屋里,让人手执木棒守在门口,谁要进,就干谁。

    房伯玉浑身结满冰碴,躺在屋里,徐嗣伯又弄二十桶水,往房伯玉身上猛浇,直到灌溉的差不多了。方才停手,坐一边休息。这时奇迹出现了,腾腾热气从房伯玉后背冒了出来,那架势如同新出笼的包子,热气满屋。房伯玉扑腾一下,坐了起来,张嘴就喊热喊渴,足足喝了一升水才止。此后房伯玉由病转好。大冬天,只穿单衣,不怕冷,身体也愈来愈壮实了。

    3.《魏书太祖纪》:“六年,天赐六年也。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满+心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怨,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有司懈怠,莫相督摄。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帝亦闻之,曰:”朕纵之使然,待过灾年,当更清治之耳。“冬十月戊辰,帝甭于天安殿,时年三十九。“

    天赐六年,夏天,道武帝拓跋珪病了,按照流行趋势,他因此开始服五石散,自从太医令阴羌死以后,一气修炼了数次五石散神功,自此身体情况越来越糟。

    当时天灾频发,拓跋珪操心啊,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加上修炼五石散大法,情绪变得愈加暴躁,喜怒无常。时常怪咎部下。说:“你们,你们!!没一个值得我信任的!

    一次天文占卜,卦象不吉,隐忧身边人会造反。人啊,常常这样,晚上睡不着觉,再加上心情不好,就爱胡思乱想,追忆过去自己这些年的得失。

    “哎,那年要不是我当皇帝,我现在跟玉兰,连孙子都有了。”

    “哎,我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你们都要想方设法害我呢?“

    “最近身上总感到热一阵,冷一阵,难不成我被鬼魂附身了。。”

    渐渐,在大臣面前,开始追其旧怨。

    拓跋珪:“你那天是不是偷我黄瓜吃了?”

    大臣:“皇上,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再说不就一个黄瓜吗?我还你一车。“

    拓跋珪:“不行!我要的就是那根黄瓜,你就算还我一车,也不是我想要的黄瓜!”

    大臣:“那皇上,您觉得该怎么办呢?”

    拓跋珪:“来人,拉出去砍了!”

    慢慢,变得愈演愈烈,常因屁大点事,不,不,应该说是没事找事!

    某位大臣可能是常年在拓跋珪眼前穿一套衣服,有天忽然心血来潮,换了身打扮。结果让拓跋珪看见了。

    拓跋珪:“老刘,说你呢,站那别动”

    老刘:“皇上叫我啥事?我赶着去买菜呢。”

    拓跋珪:“不急不急,诶?你今天咋换了身衣服。“

    老刘:“嘿,你看这套怎么样?帅不帅?我媳妇刚给我裁的。“

    拓跋珪:“你啥意思?你换衣服干啥?你是不是想造反?“

    老刘:“没有啊,我没有啊。“

    拓跋珪猛地伸出拳头,照着老刘脸上就来了那么一下子,老刘顺势倒地,拓跋珪连踹带踢,还一边骂咧咧:“你说你,好好的你换衣服穿干啥,我看你就是想造反,我让丫嘚瑟,干死你。“可怜的老刘横尸天安殿前。

    事情还没完,到了后面,越来越过分。

    那天上朝

    拓跋珪:“老赵,你今天咋回事,咋用一个鼻孔出气?”

    老赵:“皇……皇上,我…我感冒了.”

    拓跋珪:“你丫是想造反吧,我削死你。“

    老赵横尸殿前。

    拓跋珪:”你!老宋,上哪去,站那别动“

    老宋:皇上,没我事,我先回家了。老婆下了面等我回去吃呢“

    拓跋珪:“等,有事!诶?你刚才怎么走道的,你再走一遍我瞧瞧,来来,再走一遍。“

    老宋听话地大殿里,一瘸一拐走了一圈。

    拓跋珪:“ 你干啥,你啥意思,你如此走路,是在嘲讽我吗?“

    老宋:“不,不,皇上,我是风湿犯了,膝盖疼。“

    拓跋珪:“疼你妹,你就是在埋汰我,削死你。”

    老宋横尸殿前。

    老李站在一旁,都看傻了,宦海沉浮几十年,没见过找碴玩得这么好的皇帝,同僚一个个暴死眼前,给他吓坏了,跟着说话也有点结巴。。

    老李:“皇上,要..要….是…没事…家….回去…了..我“

    拓跋珪:“老李,你说啥?你这话,语法不太对啊。语死早?“

    老李横尸殿前……

    皇上当着满朝文武面前,以荒谬不羁的借口,生生打死好几名大臣。顿时朝野沸腾,人心惶惶。百官每日如履薄冰,工作也干不好了。天下就跟着乱了,强盗丛生,民怨四起,老百姓平日都躲家里,没人敢出门溜达了。拓跋珪了解到情况后,叹了口气,说道:“哎,都是让我给惯的,等灾年过去,我再好好整治整治。不巧,还没来得及整治,当年冬天,便被内臣杀害,横尸天安殿。

    4.《北史长孙道生传》:“子彦道生之孙。本名俊,末年石发,举体生疮,虽亲戚兄弟,以为恶疾。子彦曰:“恶疾如此,难以自明。世无良医,吾其死矣。尝闻恶疾,蝮蛇蛰之不痛,试为求之,当令兄弟知我。”乃于南山得蛇,以股触之,痛楚号叫。俄而肿死。文帝宇文泰。闻之,恸哭曰:“失我良将。”

    北魏三朝元老, 长孙道生有一位孙子,叫子彦,本名俊,有一年,因吃了五石散,导致浑身生满大疮。大家伙都认为他这病根本没法治,早晚得死。

    其实按理说,这病也不一定就没有救,没准挺一段时间就好了呢?但人要是想作死,谁劝都不好使。

    那天也是无聊,子彦跟哥们聊天,说:“这病虽然挺重,但我觉得应该还不算恶疾吧?只不过这世上没有良医,没人能判断我的病到底有没有救。不过我倒是听说,如果一个人身患重病,就算让蝮蛇咬了,也不会觉得痛。“

    谈到这,他突然想到,自己可以试试啊,一拍大腿,行,这主意不错。

    说:“哥们,你要是还算认我这个兄弟,你就帮我找一条蝮蛇来,赶紧赶紧。“他哥们也蛮讲义气,很快就给他找来了。说:”你真要试啊“

    子彦说:“是啊,你别拦我!“说完,抓起蝮蛇,朝着自己大腿就比划,快咬我,咬我。蝮蛇心说:”还没见过这么主动的。“也不含糊,吭哧一口,就咬了下去。

    子彦嗷咯一嗓子,疼死了我!!!!!顿时双眼噙泪,看到了自己痊愈的可能…

    然后他就死了…

    5.《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彗远传》:“桓玄征殷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处出虎溪,远称疾不堪,玄自乳山。晋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师,辅国何无忌劝远侯迎,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远修书曰:贫道先婴重疾,年衰益甚,猥蒙慈诏,曲垂光慰,感惧之深,实百于怀。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德耆年稽颡皆请饮鼓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蜂和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否。卷未半而终,春秋八十三矣。“

    大将军桓玄征讨殷仲堪,大军行经庐山,桓玄想见见释彗运大师,彗运说自己生病了,不便去往,于是桓玄便自己去了乳山。

    晋安帝从江陵返回京都,到了庐山远郊,辅国何无忌劝慧远出门迎候,慧远又说自己生病,不便前往。晋安帝派人去问,为啥,慧远写了封信,信里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得了重病,上了岁数病情更重了。承蒙皇上召见,荣幸备至,感动至深!自我独居庐山以来,三十来年,不出山,不入世。每次有客人来访,常以虎溪为界,从不逾越半步。

    大将军来访,不出去迎候也就算了,皇帝来了想他见一面,也不行。到底慧远得了什么重病已至此呢?

    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人认为慧远二十来岁,出家之前,吃了五石散,老了,毒性发作,已至此。二是,有人怀疑,慧远作为德高望重的有名高僧,却也不能免俗,赶潮流,吃了五石散。

    两种说法现在都不能完全确定,但慧远大师,服用过五石散,却是事实!

    自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五石散药效发作,至六日后,病情愈加严重,眼看就不行了,当时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跪下来求慧远大师,说:“

    大师,您要不喝点鼓酒试试呢,说不定能减缓病情。

    慧远大师说:”我乃出家人,怎能饮酒?决不可。”

    老人说:“那酒不能喝,喝点米汤总可以吧?”

    慧远大师说:“已经过了中午,过午不食。不可。

    老人说:“那蜂蜜水总该没问题吧?“

    慧远大师想了想,说:“ 蜂蜜水能不能喝,不清楚啊,要不查查经书?看看佛祖是怎么说的。“

    于是,赶紧一本本经书查找翻阅,可谁成想,经书查了一半,慧远大师圆寂归天,享年八十有三.

    五石散与鸦片不同,虽然都对人体有害,但五石散并不成瘾。在当时,这种五石散竟然能在社会上这么风靡流行,我想也是发明人,张仲景始料未及的。人家只是为了治病而已。要说责任,完全归于何宴这位自恋狂,但我猜何宴也不会想到,自己所改良的五石散,竟然会流传数百年,引得众人无比追捧,致使无数人因此丧命…还好.至唐代中期以后,许多人发现,五石散毒性猛烈,且对人体有害,渐渐不再吃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a6491d53dea:厉害厉害
      • 一一无痕:驱利避害者,是谓亲历者也~
      • 溪光:据说服食五石散后,体热,皮肤变得脆弱且敏感,不能乱吃,不能洗澡,所以晋朝那群玩家就特别脏,穿的是很飘逸,衣服要薄,还要轻,所以那群男人经常穿着薄的都透肉了的氅啊什么的往地上一坐,肌肤凸点清晰可见,还要带上飘带,宛如神仙,所以常有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你别碰我,刚吃了药!

      本文标题:魏晋时期的神仙与五石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q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