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见闻》一130
活到老,学到老。
強大的学习求知能力,
是改造人生唯一途径。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竟然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淹制泡菜、四川泡酸菜。还学会了搅红薯凉粉、蒸肉、炸制酥肉等家常美食菜。
尤其喜欢向别人请教某个菜的烹饪加工过程,探讨传统菜品的新派做法及味型。
连我自已就不相信,一直扮演着洗碗、专做卫生“辅助工”的我来说,竟然还能“重用”到“一线厨师岗位”。
“时势造厨师”。
实在没有人能上啦,滥竽充数也得顶上去啊。
喜欢下厨房,做点饭菜,还是形势所迫吧。
自从她七年前撒手人间“享清福去后”,天塌下来啦。虽有家、家在哪里?
没有烟火味的家,意味着不是个温馨和谐的家。
一家人围坐一起品尝着可口饭菜,笑声回荡、其乐融融的埸景,是幸福之家的最基础的标准。
看着孙女吃饭如同“打卡式”地来,饿着肚子去的埸景。
深深地刺痛了我。
暗下决心,回归家庭,接替厨房岗位,让香喷喷的饭菜重回餐桌,重拾餐桌的笑声。
从此在学习做菜的过程中,不论是山庄厨房,或是在有可口饭菜埸合,都是我学习菜品的课堂。
另则就是刷《抖音》,向厨师学习做菜。
2000年春天,在武汉疫情闹的最凶,全国几乎都按下"暂停键”的休闲时刻,我打开视频学习淹制泡菜的全过程,同时再向有经验的邻居请教,再经我认真总结,制作出来的泡菜是味、香、色、脆俱全。
一盘小小的泡菜,十分可口下饭。为四川人的餐桌文化添了彩、加了分。
厨房泡菜坛。 小坛装“世界”。今年山庄种了将近二亩青菜,是淹制大坛泡酸菜的上等原材料。
泡菜。是川菜的主打配菜,也是提味点缀的必须品。
“一坛泡菜”,可以盘活一个农家乐,形成独有的特色,引来众多食客。
此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长势喜人的青菜,是泡酸菜的上等原村料。 酸菜制作环节缺一不少。回忆过往岁月,跨界餐饮行业已有二十多年,工作重心一直没有投放在厨房,而是放在了环境打造上,最终导致了缺失特色菜品,在抓食客味觉上下功夫远远不够。
各地出现的“退潮消亡农家乐”现象,“万户千家一个味”,是其落败的死结所在。
“舌尖上的山庄”。
才是救活农家乐,才有底气向"同质化“宣战”,才是引流城里人大老远来消费的起码“奔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