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笔记之十三

作者: 乔平_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0:00 被阅读7次


    绝句的表现形式

    绝句的表现形式包括了语法和篇法。

    诗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一般情况下还是要遵循语法规律的,但诗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因受到格律的制约,比如字数、平仄、押韵等等,所以在语法上又有其自身独特性。

    诗词|学习笔记之十三

    绝句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倒装

    跟其他文体一样,绝句也是有倒装句的,有时候为了平仄与押韵的要求,将符合语法要求的词、成份及句子通过后语前置的方法,这就是倒装。

    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词的倒装。

    有些词,根据平仄和押韵的需要,对其前后顺序进行颠倒。比如:天地、东西、千万、古今、往来、辛苦等等,它们可以调换位置,天地---地天。东西---西东……这样的颠倒并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例:

    题木兰院(一作惠照寺)二首 其二(唐·王播)

    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阇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B、成份的倒装。


    就是把句子成份按语法应在后面的,放到前面了。

    1)主谓倒装:如

    如:述怀(魏征)

    郁纡陟高岫,

    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

    空山啼夜猿。

    伤情里目,

    还惊九逝魂。

    。。。。。。

    原作是首排律,“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这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古

    木寒鸟鸣,空山夜猿啼。寒鸟鸣,夜猿啼。寒鸟是主语,鸣是谓语,这个是关于主谓倒装的。

    2)主宾倒装:即宾语前置。如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应为“林暗风惊草”。叶梦得《贺新郎》中的“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3)补语提前: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按正常的语序,应是:“风折笋绿垂,雨肥梅红绽”这里的“绿垂”与“红绽”都是补语。这个是关于成分的倒装。

    C、句子倒装。

    句子倒装有的是半句倒装,有的是整句倒装。

    如,张仲素的《春闺思》中这句“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个句子应该正确的顺序是:昨夜梦渔阳,提笼忘采叶。意思就是因为昨夜梦到了渔阳,以至于在今晨仍然在想着梦中的情景,而忘了采叶。这个倒装呢是整个句子倒装的。一是为了韵,二是这样写来不俗。

    再如,孔仲平的《寄内诗》: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按一般的顺序应是: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虽然这样写诗意上也流畅,但显得过于平直,没有韵味。而将两联转过来,意味就大不相同。

    2、成份的省略。

    绝句仅仅28、20个字,有字数的限制且要符合声韵的要求,因而凡是能够精简的字词,要尽量精简省略。

    成分的省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省虚词。这个最常见。 举例:五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于旧年。省略了 “于 ”字。

    还有王维的“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在“蔓”与“花”字后各省去一个“因”字,“弱”与“轻”字后各省去一个“而”字,也就是“因菱蔓弱而难定,因杨花轻而易飞”。是几个省略虚词的例子哈,其实我们写作的时候省略最多的是虚词了。虚词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名、动、形、数、量、代都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都是虚词。

    B、省实词。明谢榛的《秋闺曲》中这句“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这“倚楼人”后面省去了“捎书”类似的文字,南飞的大雁也不给倚楼人帮忙做什么事的意思。

    C、省平行语。如:桃叶传情竹枝怨。“枝”后省了一个“传”字,应该是“桃叶传情,竹枝传怨”;“西涧流水东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可以这么理解为:“西涧流水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起”。

    D、省人名、地名、书名等。这里能简省的都是有名的。

    如:“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玉关”就是“玉门关”,省了一个“门”字,但人们仍然能明白。

    再如这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是“王导”与“谢安”,大家都明白的。

    3、互文

    诗中有些字词本应合在一起用的,但有时却因字数、平仄等限制,而被省略了,有点类似于“省平行语”。但这种省是前面省了后面有的,后面省了前面有的,互相表意,所以叫互文。

    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句意思应该是:“万壑树参天、响杜鹃,千山树参天、响杜鹃”,前句省略了“响杜鹃”,后句省了“树参天”;

    再如 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应是:“东园载酒醉,西园载酒醉”。“东园载酒”后省了“醉”字,“西园”后省了“载酒”。

    4、灵动

    绝句的表现形式特点,绝句字少,其“体形”之小,则决定了必须以灵活灵动来发挥特长,写绝句必须要以灵动为要写作主格调,这是由其体裁特点所决定的,字少,没那么大的铺排空间,不允许你从容地渲染个够再发挥情绪。

    所以,其凝练性要求更高,而且要句句精警,吸引读者。其结构特点又体现不同的形式。绝句就是以最凝练的创作手法制胜,描出所写对象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注意这句话:描出所写对象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

    举例:

    七绝•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谷,音浴,唐 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另一例:
    北齐二首 其一(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首诗是说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拥有玉体的小莲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小怜,据《隋书》记载,南北朝时代齐后主高纬有宠姬冯小怜,又聪慧又漂亮,能弹琵琶,擅长歌舞,后主封为淑妃。她身上的装饰,动辙费千金。后来与周朝的大军在晋州之下相遇,因为小怜的原因好几次失却了战斗的好时机,齐国灭亡。在这里没写齐国灭亡的战场惨败场面,而是抓住齐后主荒唐的一面“小怜玉体横陈夜”的一个片段,结果是有书信来报周师已入晋阳。真是“只要君顾盼,君倾国自倾。”北齐的灭亡就这样被小李抓住这一个小小的片段,讽刺的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学习笔记之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gu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