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时常聊孩子,互相吐吐苦水,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增高,学业压力也日渐增大,再加上孩子正值青春期,家长和父母的关系更是比较难处理。我就还时常开玩笑,没有当过初高中孩子的家长那还不是真家长,父母和孩子在这个阶段才要经过真正的考验。
我朋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式妈妈,对孩子从小可谓上心之极,吃喝拉撒睡,照顾的无微不至,家庭的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尤其是孩子小时候,各种家庭活动安排都是优先围绕孩子的来。孩子在一家人的关爱下也来到了初中阶段,来到了青少年阶段。最近朋友总是和我说一句话:管不了,爱咋地咋地吧。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略微带着点小失望,小气愤。我作为初中生的父母,也特别理解她这个情绪,我很多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在孩子小的时候,力量弱,孩子总是能听父母的,父母总有很多的办法来对付孩子,特别是在劝导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也总是父母赢得多,父母软磨硬泡,好赖话,用各种方法激励等,总能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来。就比如我这位朋友,孩子一路以来总是听她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妈妈说了算,即便是孩子周末的安排等等。所以在孩子初中之前的阶段,这一切都是在父母的掌控之中,都接受了父母的想法,父母的愿望。当孩子来到了青春期,孩子自身的力量在加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自我意识也在加强,所以孩子不想听父母的了,处处和父母唱反调,父母之前的手段对这么大的孩子也没有效果了,比如讲道理,激励,威胁等等。面对孩子这样的变化,父母手足无措,只能放弃的说爱咋地就咋地吧。
于是朋友就总是很困惑,为什么自家就是没有自驱力呢,学习怎么就不像其他同学那么自觉努力呢?我那天听到一句话,自驱力来自于愉悦。就是干这个事情孩子很开心,那他就愿意干,就有动力,否则自然是不想干,这不是人之常情么,非常好理解。可是学习对孩子来说,怎么会是愉快的事情呢,学习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初中以后,有些科目难度也增加了,学起来自然是有些困难的,虽然孩子也懂为了遥远的未来需要好好努力,可是在当下,学习真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孩子自然是不会爱上学校学习的。而且孩子从小没有什么选择权,都是听父母的,学习也是父母各种催促安排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世界没有什么掌控感,掌控感也是一种动力的来源,掌控感能带来成就感。所以学习自驱力这件事情是和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的。
孩子总是有一天会需要离开我们,独自到社会上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以后能够有幸福的可能。如果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父母的眼里只有学习,只想着孩子能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未来就有基础了。如果父母的心中只有这一个维度,那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围绕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和谐,孩子的困惑,感受很难被真正的看见,很难被真正无条件的支持,也很难真正的爱自己,形成良好强大的自我。而且因为围绕学习,孩子的生活其实很难愉快,对内在自我的形成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当下围绕成绩的学习总是被动的,无奈的。孩子很难有自主选择的成就感。
到了孩子青春期这个阶段,再来看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父母这个时候也总是会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家孩子就是脑子不好使,就是比较懒的,实在没有办法了,爱咋地就咋地吧,也就慢慢接受了孩子普普通通的样子了,毕竟我们也是普通的父母,我们也需要保护自己的。不过其实在孩子青春期这个阶段,父母还是可以做很多的,可以在孩子尚未成年的这个阶段,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谐的相处能力。这些能力我相信远比孩子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对他的人生更加重要,只是这个前提是父母要先做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