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一下诺兰最新的作品,《敦刻尔克》。,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反而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部电影没有像一般的战争片那样,开头先介绍战争背景,战争原因,之后在逐步地将故事引到激烈的作战当中。
但是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头却短小精悍,直截了当的让人惊讶。电影的开头,直接就是几个士兵,在捡到德军散发的传单之后,被几个德军袭击,一路逃窜到跑向正在紧急撤兵的码头。接下来,就直接进入导演给你安排的三条主线,从陆、海、空三个方面,让观众全方位地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场战争。
影片里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雄的冲锋,没有人性的光辉。只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草芥的生命,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人性的丑恶与残酷暴露地一览无余。
这让人明确了战争,也开始反思了战争。
2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中国的键盘爱国者越来越多。只要新闻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局部摩擦,或者矛盾,总会有一些人在评论上高喊着类似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类的话。他们期待战争,期待暴力,他们认为协商,谈判等等行为就是无能地表现。而战争,则是能解决一切的最好手段。他们热爱战争,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
中国这个国家,是最不缺少战争经验的国家,也是一直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我们拥有着残酷的经历与教训,我们用无数地战争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可是这些年的中国爱国舆论导向却始终存在着盲目爱国的方向,从前些年的盲目抵制日货,示威游行,到现在的一旦有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出事,便会有一堆人评论“让你去外国,活该、、、”等等这样看上去像战争一样无情残酷的语言。他们像对待一场战争一样的去对待与自己有不同观念的人,用自以为是的爱国主义为幌子,去像自己热爱的战争表现敬意。
但是,这样的爱国,这样的战争,除了加深对于同胞的伤害外,没有任何意义。那些经历过真实战争的人,内心渴望的,都是和平。
3
让我们在回到电影,电影中的三条主线,就像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一样,以一周,一天,一小时的时间长度,在107分的电影里紧紧交织在一起。伴随着紧张刺激的音效,让观众逐步地去体会那种撤离时紧张地情绪。但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撤离,而在于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这场战争以及战争的意义。
篇中有两次欢呼,一次是英国老百姓响应号召开着民船到达敦刻尔克时士兵的欢呼,第二次是疲惫的士兵回到国土后,受到国人的热烈欢迎。对于士兵自己来说,他们是战争中的失败者。但对于国人来说,在失败的战争中,原本计划接三万士兵回国最终接回来三十万士兵,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电影在丘吉尔的那段演讲中落下帷幕,把那些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隐藏起来,把那些危险的敌人隐藏起来,把最真实的小人物所面对那种最真实的战争真实的表达出来,只是讲了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剩下的,让你自己去体会。
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我们维护和平,但是我们不惧怕战争。
只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理智地看待战争,看待问题,明确战争的残酷与代价,在最后,附上电影末尾,丘吉尔的演讲。
“Even though large tracts of
Europe and many old and famous states have fallen or may fall into the grip of
the Gestapo and all the odious apparatus of Nazi rule, we shall not flag or
fail.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