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作者: 听风看树望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10:34 被阅读64次

早晨出门的时候,在家门口买的早餐,昨天吃过一次,很好吃,今天特意早起了出门去买。

然后坐22路公交去上班,在某个地点下车,经某条熟悉的路走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我一天的工作...

我们日常会依靠记忆做很多事情,

比如上面这个小场景,我们就依赖了长时记忆中的情景记忆:记得家门口有一家很好吃的早餐,改变行为:早起出门去买。

再依赖了长时记忆中对从家里去公司的路线的熟悉,去到办公室,开始工作。

但是在公交车上,你是不是也会像某首歌里唱的那样,看看窗户外面发生了什么,你会注意到什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记忆是如何工作的吧。

记忆一般分有三种: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它们互相影响,有着不同的运转方式。

一、感觉记忆

即我们当时的感觉。

我此刻正坐在床上抱着笔记本打字,笔记本已经压麻了我的大腿,但是因为之前在思考怎样写这篇文章,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提起感觉记忆,开始感觉的时候才发现大腿已经麻了。

所以,感觉记忆会受知觉和注意的影响。

知觉即觉察刺激并赋予刺激意义的过程,——我察觉到笔记本在我的腿上,腿麻了,这是知觉过程。

人具有选择性注意的能力,我们会注意自己想要注意的。——开始只注意笔记本上的文字,思考感觉记忆时,才注意到腿麻。

其次,知觉和注意力都受背景知识、环境的影响,你的感觉来自于你注意了什么、察觉到了什么。

二、工作记忆

昨天晚上,跟在上小学的小侄女视频,她正在做数学作业,我记得她有做一个算术题,6x32+43,我看着她在草稿本上先算乘法在算加法,最后得到答案。

你也可以试着做下这道算术题,然后想一想在大脑里运算过程。

2 6 12 3 6 18 = 192+43=5 3 2=235

我的运算过程是这样的,先按照小学老师教的乘法口诀,算出乘法,在大脑里记忆2 6 12 ,个位数是2、进1,然后3 6 18,加进1即19,加上个位数=192,再算加法,同样的过程,个位数是5 十位数是3、进1,百位数是1加进1=235。

我们可以粗略的将工作记忆理解成是一个思考的空间。

这个思考过程是复杂的、缓慢的,如果题目更难一点,我们可能也需要草稿纸了。

因为工作记忆是有限制的,我们只能记住3-5个组块,记忆如果很好,会再多两个,我们无法同时记住太多数字。

同时,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思考会受背景知识(即小学学习的乘法口诀)的影响,如果问题比较复杂,还会受工作记忆限制的影响。

这是一个思考算术的过程,我们再来看一个记忆过程。

我目前背新概念1到了lesson53。(中间上手绘课停了一段时间。)

昨天的课文如下:

  • Where are you come from?
    I come from England.
  • --What's the climate like in your country?
    *It't mild,but it's not always pleasant.
    The wether's often cold in the North and windy in the East;
    It's often wet in the West and sometimes warm in the South. *
  • --Which seasons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spring and summer.
    The days are long and the nights are short.
    The sun rises early and sets late.
    I don't like autumn and winter.
    The days are short and the nights are long.
    The sun rises late and sets early.
  • Our climate is not very good,but it's certainly interesting.
    It's our favourite subject of conversation.

记忆(会读会写会用)这篇小对话。

首先需要我们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会读每个单词的发音、会默写每个单词,以此作为我们学习课文的背景知识。

然后去看每个句型的意义,是如何使用的,只有理解了句型是如何组成的,才能套用到别的地方。

我是用分组的形式去背这段对话的,分为四段,谈论同一个话题的为一组,然后每一组通过问题来联想回答,还会想想东西南北的天气,来记忆第二段。然后昨晚背了之后,今早会去回忆这篇课文,不记得的再看下课文复习一下。

这里可以引出如何克服工作记忆的限制的问题。

1,使用组块,将同一类别的事物分成一组,可以增加我们可以记忆的事物。
2,使用复述,多看、多读,不停的练习,可以帮助记忆。
3,使用联想法,将对话代入情景。
...

三、长时记忆

我想记住这段课文,以及陌生的单词,直到我不用思考也能回忆起每个单词的读音和拼写,这就是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需要时间,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包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即那些无意识的影响我们的行为或思考的知识。
外显记忆,即可回忆、可有意识的思考的内容,包含语义记忆(事实性知识)、情景记忆(对特定时间、地点的记忆,强烈情绪的反应很容易被大脑记住)。

长时记忆还包含一般知识和特定领域知识。它们分别都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自我调节知识。

陈述性知识:可通过文字、符号系统进行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关于“知道怎么做”某事的知识,可以示范。
自我调节知识:知道如何管理学习的知识。

OK,三种记忆的定义大家都了解了,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呢?

因为我们的行为由思考(工作记忆)决定,思考又依赖背景知识(长时记忆),所以问题是:如何有效的让工作记忆中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成为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想起来的知识,或不用思考也知道怎么做的知识(自动化)。

学习策略:

1,精细加工,将已有的知识与新信息建立连接,不断练习。
(我知道北方很冷、南方比较暖和,在套入那段对话,将这个知识翻译成英文即可记住那段回答)

2,组织,组织好的材料比零散的信息更容易记忆。
(分段,同一类别为一组)

3,形象化,形象化有助于记忆。
(想象对话中的两个人是在什么场景下对话,塑造她们的情绪)

或者更多方法,有待学习和研究...

了解了记忆的特性,对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来自环境的干扰、背景知识不足、联想力不够等等,所以灵活应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oq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