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踏上这方热土是2024年6月17日。
按照课程安排,6月20日上午学员们去大墎梁纪念、缅怀英烈。
一 沿途的梯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06606705031e8f9c.jpg)
天上云层涌动,太阳如行进的舰艇,一会儿在宁静碧蓝的大海上航行,一会儿又跌入黑色的漩涡。车上的广播一直在播放纪录片,厚重的历史散发出沉闷的气息,我在历史和现实的门坎里左进右出。路边一排排白杨像训练有素的战士,背着刺刀、踏着正步迎接我的检阅。拐过一道弯,一大片碧绿的禾苗映入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b5bd1752aef6facb.jpg)
帘,是玉米,一株株活力十足,宽大的叶子迎风招展,紧接着一片不太稠密的庄稼转瞬即逝,那是这里的特产——马铃薯,马铃薯还没开花,很低调地匍伏在地上,它们在等待时间延长来沉淀内心的浮躁,一片金黄色的土地一闪而过,我如锥的目光一下攫住了内容,是小麦,它尖尖的麦芒是那么清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98bee0314a57f808.jpg)
连绵不断的群山,山虽不高,却无穷无尽,如重兵压境,如海浪翻滚,山上梯田苍苍,一圈圈,一盘盘,重重叠叠,到山顶渐次小成了黑点。如果铺成一个平面,就是逐渐缩小的同心圈,鹅黄、嫩绿、深绿、褐色、金黄,一座座山如油画,色彩明朗,养眼怡人,温和的阳光洒满大地,覆膜的土豆苗静默着,嗨点太低的玉米株傻乐着,车在飞驰,一片片农作物从我脚下滑过,麦穗的芒针仿佛触着我的眼睛,翻过一道梁,刚刚修整完工的梯田,体现出黄土地的原貌,白华华的骨骼,这片贫脊的土地,一旦加入劳动者的骨血,它瞬间就变得丰盈起来,正是无数的郭富山,让会宁的山青起来,让会宁的城现代起来,让会宁的状元多起来……,大巴车越攀越高,层层梯田愈加清晰,黄的,绿的,紫的……,忽然,一排风力发电风车赫然贮立山头,让我想起唐吉柯德挑战风车的创举,敢想敢干,愚公、郭富山他们既是追梦人又是实干家,所以创造了奇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39efca4ff24e3380.jpg)
我们要接过郭富山同志手中的旗帜,弘扬长征精神,发扬发展会宁“三苦三乐”精神,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 瞻仰英雄之墓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2497b433d7c3ef70.jpg)
英雄罗南辉的坟墓处在大墩梁最高的土堡上,英烈之墓呈拱圆形掩映在云杉、翠柏之间,哀乐响起,每个人恭恭敬敬将手中的白花插在坟头上,沉痛的乐声将大家带到1936年10月23日:敌众我寡,副军长罗南辉带着自己的队伍已反攻了两次,两次打退了敌人,起到了牢牢扯住敌人,拖延时间、保证大部队顺利渡河的作用。硝烟四起,罗南辉同志身负重伤,虚弱的他一次次将手榴弹抛向冲上来的敌人,敌军的七架飞机在天空呼啸着盘旋,丧心病狂的他们将一枚枚炸弹丢向我军的堡垒,罗南辉同志不幸中弹,年仅28岁……,今天28岁的青年,称自己还是宝宝,他们是父母眼中永远的宝贝,很多还没有玩够……,而在战争的年代,二十几岁的青年早已扛起保家卫国的大任,他们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用勇猛和智慧指挥千军万马,万死不辞。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8244/4cd9397a837e236d.jpg)
大墩梁一战,惨烈而悲壮,以罗南辉为首的红五军500多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镌刻在黑色大理石铸成的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上。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硕大的烫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