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7日,第680期《逻辑思维》的内容罗胖跟我们聊了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的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是中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最有名的诗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曾经常出现在我中学语文考试的试卷里,让人记忆深刻。
在他之后的唐代曾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但后人却把陶渊明的诗歌成绩排在了李杜之前,这就有点让人搞不明白了。
罗胖在这期节目中给我们揭开了迷底。追溯起来,其实一开始他的地位并不是这么高,直至到了宋朝,活字印刷的出现,文人要校对流传的诗句。而作为一个隐士,陶渊明的大量诗作于是才被展现了出来。
记得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课里有讲过关系,一个人越是反对什么,其实他内心就是缺少什么,也越想拥有什么。
古代的很多隐士,指责社会的不公,世风日下,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其实,他们内心的潜台词是:我就是应该得到这些。嘴上声称自己不想要,诗作里却是满腹的失意和牢骚。
但是,陶渊明的诗里没有。他是真的喜欢和沉浸在这种隐士的生活里,并不是跟当下的这个社会唱反调,标榜自己的清高。
正是抱着这种接纳隐士生活,享受当下的心态,所以他的诗作反而写得真挚、纯朴、自然和恬淡,让后人喜不自禁。
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告诉了我们,当你发现现实状况不是你想要的结果时,如何跟这个社会友好相处,如何跟自己相处。
当你对眼下的一切不满意时,不是激烈地去反对它,拒绝它,而是要平和地接纳,然后把你所喜欢的展现出来。自然而然的,你想要的就会靠近你。
没想到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从他的生活方式和诗句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启发,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