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敏感性

作者: 爱灵与蝴蝶妈妈成长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21:23 被阅读0次

    ~~~~~~~~~~~~~~~这是成长印记的第176篇日记~~~~~~~~~~~~~~~~~~~~~~

    开会时,普通人很容易跟着别人的思维走,别人说什么我们就听进去什么,但这只是认真的初级阶段,看似听的认真,其实左耳进右耳出,啥也没记住,啥也没感觉。

    今天去听了一场会议,刚开始介绍的几个项目,因为会议主持部门负责人忙没在,明显感觉现场的评审人员也没说太多,似乎也没挑出什么毛病或提出什么困惑。

    后面过了三个项目,到了第四、五个项目时,X老大来了,完全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听PPT简单项目介绍,其他人员评审也没说太多,但他一个人就发现了好多疑问。

    看似他不经心的听着汇报,可听完马上就能把汇报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联系在一起,还能从中找到逻辑冲突,从而深挖出项目关键点、重大信息遗漏处。而自己听下来,真的好像没什么感觉,也没抓到什么要点,只是在认真听汇报而已。不禁让人感慨,这就是初级与高级的差异啊,同样的时间,产出却完全不一样。

    这种差距,除了业务上不熟练外,其实还有就是思维习惯问题,普通人很多时候只是习惯了听,很少去思考,更不要说质疑了。

    尤其是数据类的,听过了就忘了,根本就不会去深究这个数据与其他现象的联系,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折射出什么内在逻辑,应该如何分析。这种思维力,需要进行训练、反复训练,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反映,不然听再多报告也无济于事啊。

    以前读研的时候,导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他练习口才的技巧。他说他早期在公共场合表达能力也欠佳,于是每次他参加会议时,他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主持人,想如果是他来主持,他该说什么,该怎么说,听到每个人发言后都会思考如果让他来发言他该怎么说,久而久之,他的大脑一直在运转,所以轮到自己发言时就有话说了。

    这个办法我早就得到了,但却没有去执行,因为执行起来太烧脑了。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走过场,看似努力实则只是完成仪式,习惯于填鸭模式,只是记住了信息,却难以升级到对信息进行加工、深挖。

    当天信息分析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拿地,其实是有很多关注要点,可以借助这些维度去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比如下面实际案例。

    X项目:地块旁边有一个预留市政用地,当地政策有要求土地交易费,土地流拍过(原要求设置安置房),政府再次挂牌需要托底,介绍了该城市属性(人口、经济、交通、发展方向等)、土地市场、商品房市场、地块属性、竞品分析……X老大听完这些报告就对此发出了这些疑问:

    1、地块旁边有一个【预留市政用地】,且地块旁边规划有高压线。问这个【预留市政用地】是什么?汇报人答还没明确。实际不可能未明确,一定搞清楚。市政用地无非就是【水、电、煤、气、垃圾中转站等】,而地块旁边说有高压线经过,万一是一个变电站,岂不麻烦了。

    2、为什么土地会流拍?答因为之前要求配置安置房且对房企资质有要求,现可以不要求安置房。

    再问,那原先设置的安置房那块地去哪儿了?在哪里?是不是就是现在推出的这块地旁边的这块地,如果是的话,靠近安置房的那一边肯定需要做【红线退让】而且怎么可能夹在里面做多层?搞清楚安置房地块在哪里?

    再问,原来要求配置几万方的安置房,起拍价是X,现在取消安置房了,起拍价还可能是X吗?明显不可能吧,那起拍价政府预期是多少?还没有沟通过,那这是关键点呀。

    再问,现在政府听说我们要进入,又想要求配安置房,那么到底要不要配安置房,这是关键,两种不同的算法。

    3、土地流拍,政府再推出需要托底。问托底的要求是什么?需不需要付意向金,意向金要多少,可不可以抵保证金?答还没谈到这一步,不清楚。这都不清楚,这是关键呀,如果意向金不能抵保证金,又何必去托底?直接去交保证金就可以了嘛。

    4、监管账户,监管额度最低多少,怎么使用,可否突破?主体结构封顶才能放款,那回款计划排布怎么没有按此来排布?

    5、土地交易费到底怎么算?需要问清楚。

    6、城镇人口这么多,为何年度商品房销量这么少?是不是整个县人口,不是县城区人口,应该分开统计?

    再问,年度销量这么少,为何得出库存去化才3-4个月,是不是有潜在存量未统计,你看前面统计的土地成交量这么多,这些潜在存量都到哪里去了,这些土地是什么用地性质?

    成交价这么高,销量这么少,目标地块体量却这么大,能否消化的了?会不会是市场容量有限,所以品牌开发商不愿意进入,市场容量太小,项目体量怎么去化的了?还是数据调研有误。

    7、商业为何价格这么贵?销售如何?竞品为什么是对比这两个?答其他不在一个板块。一个县城本身这么小,还要分什么板块呀?

    8、销售三宝放在哪里?……

    同是听会议,效果是大不一样,有没有数据敏感性,能否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内在逻辑是关键,不然就是听再多会议,也提升不了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敏感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t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