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我心里有点诧异,怎么会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呢?阅读谁不会,认字就可以啊。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以前读的书都白读了,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想起知乎上有个热门的问题是,“读过的书都忘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读书有什么意义暂且不提,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能够解决“读过的书都忘了”这个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读书,读过的书也可以不忘。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元老级”的讲述阅读方法的书,第一次出版于1940年,作者是美国的资深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艾德勒曾经担任1974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1972年本书经艾德勒和他的同事查尔斯·范多伦修订,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这本书在国外是畅销书前五百名排行榜的常客,在豆瓣有超过3万读者点评,评分8.4分。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在出版70年后仍然经久不衰呢?
image就像刚才提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讲怎么阅读的书。没有阅读习惯,不爱阅读的人,读了这本书,能够找到让自己愿意读的书,养成阅读习惯;有阅读习惯的人,读了这本书,能够提高阅读体验,更好的将阅读习惯坚持下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认为阅读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书,就要用不同的速度和方法来阅读。阅读分成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互相递进,每一个层次都以前一层或前几层为基础。
基础阅读是阅读的第一层次,其实基础阅读并不是一种阅读方法,更确切的说,基础阅读,是一个人具备的阅读的能力。
检视阅读是阅读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是强调时间的。比如,利用15分钟读完一本书,就需要运用检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是追寻理解的。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称为“比较阅读”,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我将重点介绍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检是检索的检,视是视野的视。顾名思义,检视阅读,就是有选择的读。
· 检视阅读第一步:这本书读不读
选择哪部分来读呢?我总结,拿到一本书,先看皮,再看头尾,最后看中间。
皮,就是封皮。看封皮上的书名、作者,有的书封皮上会有名人推荐,书获得的奖项等信息。皮,是对书的第一印象。
看完皮,再看头尾。头是前言、序言、目录,尾是后记,作者致谢等。头尾中的前言、序言、后记等文字中,往往会有书的背景介绍、内容总结等,能够了解书的架构,讲述的主要观点。看完头尾,对书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后看中间。从目录中选择一两章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快速的浏览一下,看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自己能否读进去,读下去。
读到这里,对这本书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了初步的判断,这本书要不要买下来,要不要继续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进行第二步骤的检视阅读,粗浅的阅读。
· 检视阅读第二步:粗浅阅读
还是要强调一点,检视阅读是强调时间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是检视阅读的目的。粗浅阅读,简单说,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继续读,直至读完。把全书浏览一遍,找到干货部分,检视阅读的任务就完成了。
完成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用时大概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合上书,回想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讲了些什么?作者是用怎样的逻辑讲的?比如,同样是讲阅读方法的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讲的是结构化读书,从选书-买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方面介绍了读书方法。其中重点是记读书笔记和活用。
《实用性阅读指南》,讲的是怎样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通过记笔记来掌握知识,通过记忆方法记住书的内容,通过制定目标行动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快速阅读术》,作者提倡流水式阅读和呼吸式阅读方法,流水式阅读,是要把一本书的内容,浓缩成“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句话评论”,呼吸式阅读,主张的是有输出的阅读。
同样是讲阅读方法,不同的书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果合上书,回想书的内容,只能想到这是一本讲阅读方法的书,检视阅读就是不合格的。
·检视阅读第三步:结构笔记法
检视阅读阶段可以记笔记来记录上述问题的答案。
因为检视阅读的时间限制,所以这阶段需要记录的笔记是大纲性的结构笔记,而不是细节问题。结构笔记,可以用列大纲的形式,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书的逻辑结构。
image2. 阅读的核心:分析阅读。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对书进行咀嚼和消化的方法。
阅读的过程,是主动阅读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的阅读,眼动而心不动,那必然是无法完成分析阅读的。
· 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4个问题是始终要问自己的: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作者是怎么讲的?
作者说的有道理吗?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还可以再加一个问题,我怎么给别人讲这本书?
检视阅读阶段,已经了解了书的框架结构,作者的主要观点。
分析阅读阶段,就需要诠释作者的意图,比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诠释观点的,作者用了哪些关键字,哪些重要句子,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
· 概念笔记法
这一阶段的笔记法,主要是概念笔记。
在检视阅读阶段结构笔记的基础上,找到作者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比如,读亚当·斯密的书,资本、土地、薪资、利润、租金、商品、金钱等等,就是重要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和重要的句子就可以作为书的骨血,作为结构笔记的有效补充。一本书的内容就比较全面的记录到了你的笔记中,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大脑消化整理的过程。
· 评价这本书
最后,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价这本书,看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评论要客观,确定读懂了这本书,再评论。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尽如人意,想批评一下,千万不要用“这本书写的太烂了,作者水平太low了”之类的语言。批评的前提是“我了解了这本书,但我不同意”。要用辩证的方法来批评一本书,作者列举了四个方面:
作者的知识不足,作者的知识错误,作者不合逻辑,作者的分析和理由不完整。
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因为达尔文缺乏基因遗传学的知识,所以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没有涉猎遗传机能的知识。
至于最后一点,作者的分析和理由不完整,严格来说,并不能作为不同意作者的一个依据。
image3. 阅读的终极目标:主题阅读。
分析阅读适用于读一本书,主题阅读适用于读好几本同主题的书。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写论文了,比如你的毕业论文是“论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那需要检索的主题就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 确定关键词,列书单
围绕这个主题,列一个书单。检索下来,可能相关主题的图书足足有100本。做主题阅读是要把所有的书都读一遍吗?如果真的这样做,毕业真的遥遥无期了。
· 找相关章节
主题阅读第一步,找主题相关章节。100本书,假设一本书有10章,就是1000章。把这1000章读完不是不可能,但需要时间。所以,主题阅读的重点是主题,而不是书。运用检视阅读,迅速找到书中和主题相关的章节,分析阅读相关章节即可。如此,工作量能减少10倍以上。
· 确定问题
主题阅读第二步,找出要讨论的主题。这个需要事先思考,确定问题。这个阶段,主导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任何一本书的作者。针对自己主题阅读的目的,确定要讨论的问题。
比如做阅读类的主题阅读,要讨论的主题是“阅读方法重要,还是随心阅读重要”。那你需要做的就是阅读相关书籍的章节,找到作者的阅读方法。
· 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最后一步,分析讨论。针对主题阅读中找到的作者的阅读方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案例分析、理论研究,对以上的议题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的答案。
· 辩证笔记法
主题阅读也是要记笔记的,用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的方式。
概念笔记,刚才讲分析阅读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主要针对关键词和关键句子。
辩证笔记,是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将不同作者关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看法进行整理比较,多参阅作者原文。
主题阅读追求的是辩证的客观,不预设立场,面面俱到。
image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可以作为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阅读手段,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深入阅读,也不是一本书的所有章节都值得深入阅读。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就像一个过滤器,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值得深入阅读的书挑选出来。
再利用分析阅读,把一本书读透,用主题阅读,快速提升个人能力。同时阅读多作者同一主题的著作,用辩证的方式,全方位了解问题。
带着问题去读书,大脑先于眼睛去读书,才能真正的把书读到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