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我们发明了一种病,叫“原生家庭创伤”

我们发明了一种病,叫“原生家庭创伤”

作者: 一个简单心里爱好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2-05 11:40 被阅读0次

近日,杭州一位大叔为自己25岁的女儿相亲,将“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写进征婚条件,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看到这条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蛮好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原生家庭了,孩子们的成长生态将会越来越好。”

随后又有些小担心:“那些一直在怨恨原生家庭的人,会不会又多了一条推责父母的理由:都是你们害的,这下我连对象都找不到了!

一提起原生家庭,很多人马上会想起父母给自己造成的种种伤害。一些人将自己当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全部归罪为原生家庭创伤。

1、“原生家庭决定论”

在我印象中,原生家庭这个词汇,近几年才开始流行。最初在心理圈很受关注,慢慢变成了一个大众词汇。

咨询师同行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原生家庭几乎是必聊的话题。大家发现,似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伤痕累累。很多时候话题都会导向一个结论:自己能活到现在,能活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

这种对原生家庭的探讨很有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觉察自己当下的一些人际模式、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些经历。

比如我自己,因为小时候很害怕严厉的母亲,所以一直对气场强大的女人心生畏惧。这种觉察可以助我们脱离人生的盲目轮回,因为我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无助、无力的小男(女)孩了,完全有力量去应对当前的一切困扰。

另一方面,当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会明白对方的小气、敏感、多疑,甚至怪异全都其来有自。你越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就会越接纳他的现在。当你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意义,那些不舒服、被伤害的感觉都会大大减轻。

但是,原生家庭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慢慢被涂抹了一些病理化的色彩。

第一次意识到“原生家庭创伤”被感知为一种“病”,是因为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访者。

她出生在富豪之家,物质生活极其优渥。她从小乖巧懂事,中考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然后到国外读大学。

但咨询时她的状况很糟糕。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无法出去工作,总是把人际关系搞砸,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找到男朋友。她很容易情绪崩溃,特别是在与母亲相处的时候。那不是一般的崩溃,而是长达几个小时的哭闹,常常声嘶力竭地瘫倒在地。

她觉得自己今天这个样子,全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陪伴造成的。她向母亲发起激烈的攻击,逼迫母亲承认自己做错了,把母亲撵出家门半年多。母亲说,平常在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许说不好就会让她爆发。

这不是个例。还有一个女孩,为了让父母意识到小时候对自己的伤害,多次当面对质父母。最近一次她在父母家大闹,父母毫无办法,只好打110报警。

还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自卑,怪罪为小时候父母离婚。母亲给我打电话时痛哭失声,说:“早知道这样,当年说什么也不离婚。”当年,她长期遭受前夫的严重家暴。

从这样的讲述中,我听出了些惨烈的味道。

难道,“原生家庭创伤”真的可以让人像得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表现出种种症状?其中一个症状,是歇斯底里。另一个症状,就是与父母激烈对抗。

原生家庭、童年创伤是精神分析的概念。随着精神分析理论在我国的传播,许多人一下子为自己的失败或不如意找到了根源。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真的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却被无限放大,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变成了一种“原生家庭决定论”。

就像有些精神障碍的确有生物学基础,但我们要不要过度宣传生物方面的影响?如果生物(基因)影响被过度放大,就变成了“生物(基因)决定论”。这种论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导致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纳粹认为,劣等民族或群体都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他们将屠刀对准了犹太人、同性恋者和精神病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当很多人不了解原生家庭的理论时,对父母还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还愿意为自己不如意的人生负责。但当知道可以将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之后,他们爆发了源源不断的怒火。

从这一点来说,“原生家庭创伤”似乎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一种“病”。而且,在人群中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大面积传染。

2、“足够好的家庭”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都伤痕累累。这不是夸张。纵目四望,我几乎没见到一个没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但,有问题不一定有病。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变态心理学中对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那些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人,是心理正常人群。也就是说,尽管你有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心理问题,但依然还没达到心理异常,即“有病”的诊断标准。

一个家庭有没有病,和父母的心理有没有病有很大的关系。两个情绪稳定、人格正常的人组建的家庭,更可能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而不是一个有病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也会产生种种冲突和问题。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秦说:理想的家庭不是不产生问题的家庭,而是产生了问题能够积极解决问题的家庭。

就像人只要活着就有焦虑一样,只要有家庭就有家庭问题。在很多家庭里,亲子之间免不了有些小摩擦、小冲突,但这些只要没有破坏亲子之间基本的亲密感,都处于正常范围。

那些一味对孩子疼爱有加的父母就是好父母?未必!

温尼科特提出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母亲”。“足够好的母亲”会提供足够但不会太多的抱持,既不忽略,也不会过渡的干涉。这种“足够好的的母亲”,不是完美的母亲。完美的母亲,特别是自认为完美的母亲往往剥夺了孩子的某种成长,让孩子没有机会锤炼自我的韧性,以适应外部的挫折。完美的父母是父母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曾奇峰将“足够好的母亲”,解读为“60分的妈妈”。我想借用这一概念,将那些能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与情感需求的家庭,称为“足够好的家庭”。

我相信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这类家庭。正如“60分的妈妈”做的那样,这些“60分的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挫折”。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下,我们往往夸大父母对孩子的伤害,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往往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付出的父母,才是好父母,甚至是伟大的父母。

其实,父母的爱过多,过少,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过多,让孩子有一种被吞噬感;过少,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感。

3、“有病的家庭”

虽然我乐观地认为,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足够好的家庭”,但在心理咨询中的确遇到了不少不够好的家庭,甚至是病态的家庭。

“我的幼年经历基本上是被暴打长大的”,A姑娘说,小时候自己会因为种种事情被母亲暴打,更多的是因为学习成绩。“有时候感觉她只是想打我了,可能没有原因,也许是很小的事。”

她记得有一次练完琴,以为解脱了,飞快地往外走时不小心碰倒了衣架,衣架砸到茶几上,磕出一个小划痕。母亲就开始暴打她,用鸡毛掸子抽她。她跪地求饶也没用。“那种疼痛我至今不会忘记”,她说。

“我小时候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活着。”她说。

她还记得,小时候去公共澡堂洗澡,看到大些的女孩私处已经发育。回家后,她好奇地看自己的私处。但母亲以为她在自慰,就无休止地骂她不要脸。

有一段时间,晚上母亲还会闯入她卧室,猛地掀开她的被子,看看她是不是在自慰。母亲的羞辱,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浪荡的女孩。

她多次自杀自残、暴饮暴食,无底限地讨好别人,在亲密关系中极度害怕被抛弃,呈现出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我觉得我是多余的”,B女士说,母亲严重重男轻女,小时候不仅被母亲拿着棍子打,还经常被哥哥打。她也不止一次自杀自残。有一次自杀时被发现送医,躺在病床上。母亲来了之后,看了一眼就走了。“就像领导视察”,隔着数十年的岁月,想起这一幕她依然觉得心寒。

C先生说,小时候永远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满意,因为她每天都因为不同的事情而指责他。他说他特别羡慕那些父母只看学习成绩的孩子,因为那样他至少知道还有一样东西能讨好母亲,从而免于被责骂。

D姑娘说小时候母亲领着她去赶集,母亲偷人家的枣,被发现后立即打了她两巴掌,骂她:“死孩子,为什么偷人家的东西,我打死你!”

“不配为人父母”,听了这些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些虐待孩子,对孩子身心施暴的父母,可能源于病态人格——自恋型、反社会型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往往这样对待孩子。本应该保护孩子的父母,却成为孩子恐惧的来源。这对孩子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认为,父母的人格发育水平,往往决定了家庭的健康程度。

除了家暴外,病态的家庭还包括父母有成瘾行为,比如酗酒、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失去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原生家庭,我们应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过度放大其带来的创伤,也不忽视病态家庭对孩子的伤害。

相关文章

  • 我们发明了一种病,叫“原生家庭创伤”

    近日,杭州一位大叔为自己25岁的女儿相亲,将“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写进征婚条件,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名心理咨...

  • 有一种创伤,叫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

    有些事情处理不好就是一辈子的事。 遇到事情,让我很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结婚后,每次家里来客人...

  • 书单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 从原生家庭看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之前有写过关于原生家庭的事情,确实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也是比较难以复合的,往往我们在父母那边所受到的创伤,在我们自...

  • 美嫺学习笔记——我们为什么会被困在原生家庭里

    总会听到谈论原生家庭的声音,我们为什么会把自己困在原生家庭里,原生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带来的是“创伤”还是“...

  • 原生家庭,痛苦根源?

    一直在思索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到底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原生家庭带来的都是创伤吗?原生家庭有爱在吗?为什么自从原生家庭这...

  • 何为心理创伤?

    何为心理创伤? 文:李岚岚 心理创伤分为简单创伤和复杂创伤,而复杂创伤大部分来源于我们原生家庭,源自于...

  • 取悦自己是一生的课题

    前段时间,《都挺好》经历了现象级的火爆,顺便带火了“原生家庭创伤”的问题。那么所谓的“原生家庭创伤”是中国家庭独有...

  • 创伤的疗愈

    【分享】心理创伤分为简单创伤和复杂创伤,而复杂创伤大部分来源于我们原生家庭,源自于父母对幼小的我们教养方式以...

  • 敬华:《原生家庭》这本书,值得精读

    《原生家庭》这本书,值得精读,理由如下: 1、如果读者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正好可以借助这本书来识别创伤类型,并按书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发明了一种病,叫“原生家庭创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fg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