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礼记

作者: 动态快报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11:52 被阅读0次

每年的清明时节,小雨是要下的,杨树绒也跟着小雨一起热闹起来,这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伴随离开家的时间越久,对家乡的眷恋就更是情愁意浓,老人的期盼就是远在外觊觎回家的动力,老人的年龄越大,回家看望老人的心情也就越重。在清明时节,祭祖成了千年不变的规矩,也是我们国家倡导的节日,于是,清明的法定节日就这样的在全世界华人的心中变的沉重起来,节日的礼品更是五花八门,纸钱、烧纸、园宝、金砖......反正人能想到的,都出现在清明节日的大街小巷村头路口,殡仪馆、烈士陵园的鲜花红白相溢,回家祭祀的年轻人,就成了香客售卖的重点人群。

说起今年的清明,在三月底在同学群里就有发的,题目是说《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说的有点道理,无怪乎把李商隐的诗词说了几句,主要还是说在祭祀的场景,看着先人的墓碑,自己知道最终的归宿。后来提及自己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辈,祖祖辈辈才是生活的轮回,人要有根,根源要系。说到这里我,就更加的思念在老家的父母,双亲七十有五的人,行动多有不便,不能在家尽孝,实为惭愧有加,大早就带上休假的两个儿子,开车回往老家的地方,也有了开头看到的那一幕幕的回家寻亲祭祖的场景。

清明节是有来历的,说的是踏青节或者祭祖节,每年的四月五号前后三天(鲁西北地区都是这样的习俗),是中国华人传统祭祖的节日,用来礼敬祖先弘扬我们的华夏民族的孝道精神,两千伍佰多年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风俗,可是大家还是要记得那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记得这句诗词,也就有了今天为啥能向以身殉国的烈仕祭祀了,也是国之礼遇,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与过去的介子推一样来忠于国家的。

在看看今天朋友圈里说起的事,也就与之相伴。清明是教育年轻的人们如何来做人的,清明节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现代的感恩节,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当我们站在烈士的墓碑前,要警醒自己如何做一个清洁与清廉相伴,最后做一个清净的人,我们要做懂得明事理,明法制的人,清清白白的做人,明明白白的理事。当我们每年在清明的季节,都能清楚的看待自己,不管自己多么的伟大,历史总该记得或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茔子孙到,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清明就在短暂的三天而过,认清了清明的意义,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香火的旺悲也彰显出血脉的传承与意义,家之所事,国之亦然。来到世界上安身立命,做好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清明节的沉思才会对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应记得清明节传递给我们华人儿女的责任、感恩、哀思,其中要理解思接的传承,最为重要的是记得清明节也是一种暗含的精神。

站在历史的记忆通道,沉思寄语---《仨月节》  花纸满茔看清明,烈士碑前鉴书生。小雨泪祭诸英烈,杨绒迷目追先铭。

廖良明  书于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办公室

2021年4月4日(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3

相关文章

  • 清明节礼记

    每年的清明时节,小雨是要下的,杨树绒也跟着小雨一起热闹起来,这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伴随离开家的时间越久,对家乡的眷...

  • 《四书五经》之精华(七)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

  • 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 礼记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

  • 礼记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礼记

    最近在读《礼记》,然而这个最近却不是很近,只是利用了差不多一个月许多空闲的时间,零零碎碎的读了一些篇章,而...

  • 《礼记》

    用了一个季度的碎片时间,终于把这部儒家经典翻看了一遍。虽然这部著作有着端庄方正的美,读起来也有种凌然不可侵...

  • 礼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

  • 礼记

    西汉宣帝在位时,戴德 、戴圣各自辑录有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后者一般也简称《礼记》...

  • 礼记

    一本被忽视的书,我们先从作者学起。 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生于梁国睢阳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礼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hd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