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近代史的朋友想必都对张謇 不陌生,近代著名名族实业家张謇 ,南通人,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可是你认识和张謇齐名的北沈 沈云霈么?
沈云霈,祖籍江苏省海州直隶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 海州师范学院创始人。
可能我们现在的连云港的人包括中国人记得他的不多吧
那是为什么呢?
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出了问题, 沈公的墓地在锦屏磷矿附近也无人问津,真的很希望让大家了解这样的一个人,一个 关注工业发展,以及教育的一个乡贤。
他出生在海州高桥巡检司恒兴号,于咸丰四年(1854年)秋呱呱落地,少年时期曾用“听缶结柴”之计退敌,被誉为“圣童,而后来又从父游学广交名仕,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他17岁的时候考试高中第三名入选国子监,19岁从海州赴江南贡院(南京)乡试,中第50名举人,时为清朝海州科举之第一人,后来先后三次赴京会试报考进士均名落孙山,但是他做了另外的事情,大力开办义务学堂,,比自己家里一千亩学田全部捐出充公,还呼吁富人和乡绅捐田办学,解决一些贫穷子弟上学问题,逐步改变海属教育落后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海属地区教育第一人了。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第三次落选后,又历经十余年之努力,其间“十拒省符”,弃任知县而宦游,沈云沛于甲午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实现了他的愿望。同一年衣锦还乡,回海州掌教于郁洲书院,1905年科举废除,其后海州官立中学堂开办,沈云沛任海州中学堂首任校长(堂长),使旧式的“石室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学校,这是当时江苏省31所中学堂之一,也是海属地区唯一的一所官立中学堂。也就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州师范学院)的前身。
下面就讲到他和张謇了,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派去海州团练,后面《马关条约》签订,所有热都呼吁实业救国这个时候,张謇、沈云沛各自在家乡兴办实业。那一年内沈云霈书拜访张謇,“雨辰自乙未至我家,观我蔬圃,感而为此,而大乃百倍之”。(张骞日记记载),沈云沛在南通拜访并住了很久,受到启发,回程后在海州创设了种植试验场、果木试验场、海州面粉厂、肥皂厂、云台茶叶树艺公司等几家企业。到了1898年,沈云沛等集资成立树艺公司开发云台山,并向社会集股,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共集得3000股,银30万元。“树艺公司”成为江苏的最早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农业企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沈云沛与董才卿商讨兴办工商业同时,讨论开发沿海荒滩取得共识,并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沈云沛及赣榆绅士许鼎霖共同邀请张謇来海州考察,帮主他们改定了“海赣垦牧公司呈稿”,经由与许鼎林联合上书,皇上俯赐照准后,沈、许共同筹聚资金42万元,先后在海州、赣榆两地联办“海赣垦牧公司”,借助通海垦牧公司经验开发滩涂垦牧,先后兴办了海州面粉公司和赣丰机器油饼厂。至此,通海、海赣两大垦牧公司开了苏北沿海垦殖先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间),张謇、沈云沛及其数十名江浙绅士为争取苏路、浙路商办两次上书两江总督周馥和北京的商部,1906年2月,商部章京阮惟和首次提议建开(封)海(州)铁路,得到众多苏籍官绅的支持,4月,苏籍官绅256人共同呈请清廷允许苏路商办,获准后成立了商办江苏铁路公司,选王清穆为总理,张謇为助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沈云沛应召赴京,先后出任农工商部参议,后面从农工商部调邮传部,署理右侍郎。 6月,张謇请辞苏省铁路公司协理职务。虽然此时邮传部与苏浙铁路公司绅商间矛盾重重,但沈云沛也积极推动北线工程,并将“海州为终点”变成官方意见。陇海铁路东段修到了海州洪门,成为海州经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海州再也不是海边小城,而是横贯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上的一个新起点。奠定了连云港日后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
民国七年(1918年),海州锦屏山南麓酒店庄发现了赤铁矿,沈云沛联合地方地主创办了锦屏公司开发铁矿,沈云沛长子沈蕃担任总经理,驻军师长白宝山也参与其中。由于该矿锰铁贮量少、品位低,刚刚起步的锦屏公司进退维谷。幸运的是,一次,一位叫于庭华的矿工在生火取暖时意外发现火中有绿色火光,后经公司总经理沈蕃到当时的国家农商部工业化验所化验,确定此地有品位很高的磷灰石,于是,1920年沈蕃等人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改开磷灰石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开采磷矿石的公司。(1949年锦屏磷矿被国家列为“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该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磷矿企业,为全国其他磷矿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被称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
沈云沛1918年8月12日在天津逝世,1919年10月在海州锦屏山安葬。
同样是齐名的张骞后代保护的很好,有专门的纪念馆,南通也是有名的教育之乡, 而我们这边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曾记得这个伟大的乡贤实业家,教育家。这个东西同样可以折射到我们中国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老是说中国的文化怎么不行,可能自己真正的文化都没有继承,很多先人早已忘却。
希望大家记住并保护自己的历史让后代传承下去。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初衷吧。
参考文献 [1] 刘风光 《沈云沛传记》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8月 北京中。。。(1)] 心能走多远
大鱼号 小零 05-09 21:19
学习过近代史的朋友想必都对张謇 不陌生,近代著名名族实业家张謇 ,南通人,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可是你认识和张謇齐名的北沈 沈云霈么?
沈云霈,祖籍江苏省海州直隶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 海州师范学院创始人。
可能我们现在的连云港的人包括中国人记得他的不多吧
那是为什么呢?
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出了问题, 沈公的墓地在锦屏磷矿附近也无人问津,真的很希望让大家了解这样的一个人,一个 关注工业发展,以及教育的一个乡贤。
他出生在海州高桥巡检司恒兴号,于咸丰四年(1854年)秋呱呱落地,少年时期曾用“听缶结柴”之计退敌,被誉为“圣童,而后来又从父游学广交名仕,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他17岁的时候考试高中第三名入选国子监,19岁从海州赴江南贡院(南京)乡试,中第50名举人,时为清朝海州科举之第一人,后来先后三次赴京会试报考进士均名落孙山,但是他做了另外的事情,大力开办义务学堂,,比自己家里一千亩学田全部捐出充公,还呼吁富人和乡绅捐田办学,解决一些贫穷子弟上学问题,逐步改变海属教育落后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海属地区教育第一人了。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第三次落选后,又历经十余年之努力,其间“十拒省符”,弃任知县而宦游,沈云沛于甲午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实现了他的愿望。同一年衣锦还乡,回海州掌教于郁洲书院,1905年科举废除,其后海州官立中学堂开办,沈云沛任海州中学堂首任校长(堂长),使旧式的“石室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学校,这是当时江苏省31所中学堂之一,也是海属地区唯一的一所官立中学堂。也就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州师范学院)的前身。
下面就讲到他和张謇了,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派去海州团练,后面《马关条约》签订,所有热都呼吁实业救国这个时候,张謇、沈云沛各自在家乡兴办实业。那一年内沈云霈书拜访张謇,“雨辰自乙未至我家,观我蔬圃,感而为此,而大乃百倍之”。(张骞日记记载),沈云沛在南通拜访并住了很久,受到启发,回程后在海州创设了种植试验场、果木试验场、海州面粉厂、肥皂厂、云台茶叶树艺公司等几家企业。到了1898年,沈云沛等集资成立树艺公司开发云台山,并向社会集股,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共集得3000股,银30万元。“树艺公司”成为江苏的最早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农业企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沈云沛与董才卿商讨兴办工商业同时,讨论开发沿海荒滩取得共识,并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沈云沛及赣榆绅士许鼎霖共同邀请张謇来海州考察,帮主他们改定了“海赣垦牧公司呈稿”,经由与许鼎林联合上书,皇上俯赐照准后,沈、许共同筹聚资金42万元,先后在海州、赣榆两地联办“海赣垦牧公司”,借助通海垦牧公司经验开发滩涂垦牧,先后兴办了海州面粉公司和赣丰机器油饼厂。至此,通海、海赣两大垦牧公司开了苏北沿海垦殖先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间),张謇、沈云沛及其数十名江浙绅士为争取苏路、浙路商办两次上书两江总督周馥和北京的商部,1906年2月,商部章京阮惟和首次提议建开(封)海(州)铁路,得到众多苏籍官绅的支持,4月,苏籍官绅256人共同呈请清廷允许苏路商办,获准后成立了商办江苏铁路公司,选王清穆为总理,张謇为助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沈云沛应召赴京,先后出任农工商部参议,后面从农工商部调邮传部,署理右侍郎。 6月,张謇请辞苏省铁路公司协理职务。虽然此时邮传部与苏浙铁路公司绅商间矛盾重重,但沈云沛也积极推动北线工程,并将“海州为终点”变成官方意见。陇海铁路东段修到了海州洪门,成为海州经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海州再也不是海边小城,而是横贯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上的一个新起点。奠定了连云港日后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
民国七年(1918年),海州锦屏山南麓酒店庄发现了赤铁矿,沈云沛联合地方地主创办了锦屏公司开发铁矿,沈云沛长子沈蕃担任总经理,驻军师长白宝山也参与其中。由于该矿锰铁贮量少、品位低,刚刚起步的锦屏公司进退维谷。幸运的是,一次,一位叫于庭华的矿工在生火取暖时意外发现火中有绿色火光,后经公司总经理沈蕃到当时的国家农商部工业化验所化验,确定此地有品位很高的磷灰石,于是,1920年沈蕃等人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改开磷灰石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开采磷矿石的公司。(1949年锦屏磷矿被国家列为“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该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磷矿企业,为全国其他磷矿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被称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
沈云沛1918年8月12日在天津逝世,1919年10月在海州锦屏山安葬。
同样是齐名的张骞后代保护的很好,有专门的纪念馆,南通也是有名的教育之乡, 而我们这边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曾记得这个伟大的乡贤实业家,教育家。这个东西同样可以折射到我们中国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老是说中国的文化怎么不行,可能自己真正的文化都没有继承,很多先人早已忘却。
希望大家记住并保护自己的历史让后代传承下去。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初衷吧。
参考文献 [1] 刘风光 《沈云沛传记》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8月 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