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豆瓣的文章,对产品的『简单』和『复杂』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一直在强调产品要做得『简约』,崇尚『极简主义』。但是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简约』呢?把功能做得少一点就算是『简约』吗?这背后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呢?
一个产品的『简单』和『复杂』,功能的多少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看这个产品背后的主线是否清晰,并且能否让用户知道和辨明这条主线。举个例子,现在的微信从绝对的角度上看已经不算『简约』了,整合了各种各样的功能,但是我们并不觉得它复杂。假如让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微信的用户来初次使用微信,我相信他肯定会觉得略显复杂。
他可能看到各种订阅号,看起来像个阅读器;他可能看到各种服务号,看起来像个客服系统;他可能看到哪个QQ好友发来的离线消息;他可能看到昨天又收到了哪封邮件;他进一步看,发现这里面居然还有打车服务;再一看,还能在京东买东西。如果这个用户不知道微信的『Mission Statement』的话,他可能会觉得微信真够复杂的,到底要怎么使用。但是如果他知道了微信的使命就是『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连接一切人和服务』的话,那么他对整个微信的理解就会变得豁然开朗,突然就知道怎么去用了。
从这个角度看,功能的多少似乎难以成为判定一个产品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决定性依据,更重要的是看能否找到一个框架把这些功能给包裹起来,使得功能各就各位,为同一个目标做贡献。
再回过头来看豆瓣的例子。我认为新豆瓣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我上面所说,『豆列』的重新挖掘就是这个产品背后的主线和框架。阿北把豆瓣不断降维,定位为『兴趣』,而『豆列』又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围绕着『兴趣』。仔细想想,豆列其实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东西,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列表。列表这东西我相信在人类的初期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可以简化成一个个的列表的。把『兴趣』大刀阔斧地劈成一个个『豆列』,收集整个互联网的内容,然后让用户去订阅、去发现、去享用,这就是新豆瓣背后最清晰的地方。跟上面提到的那个迷茫的用户一样,当我开始理解『豆列』想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豆瓣这个产品突然就变得『简约』了,我突然就知道该怎么去使用『豆列』了。
总结:一个产品得能够用一句话清晰地表明自己的『Mission Statement』,并清晰地让用户看到。让用户知道产品的定位很重要,这对他们理解和使用这个产品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做产品的人来说,要想清楚整个产品的定位。这就像做鸡蛋仔,只要格子清楚,材料只需要浇上去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