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f78c1730d6559d1c.jpg)
科学家曾经对猕猴进行过长达2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卡路里的摄入比其他猕猴少30%的猕猴活得更长,所以热量的限制式饮食是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发生心脏病和癌症风险的,而且还可以促发体内促神经生长因子的产生,对大脑有好处。
我们常说吃饭要吃七分饱,但这七分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不妨看下面这个表格对比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bd9883a7b05bdf4e.jpg)
我们不仅要吃少,我们更要吃对。昨天老李去医院复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后,上面竟然写着营养不良,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如何获取的,但我觉得老李营养不良也有一些道理。
比如早饭的时候,我习惯吃一个水煮蛋,但是儿子和老李不喜欢吃鸡蛋,甚至老李觉得吃肉也不好,于是他每天都热衷喝玉米粥,吃面条青菜,我不知道他所谓的“节俭”是褒义还是贬义。
我们必须知道一个鸡蛋差不多50克,含蛋白质大约是7克,一包奶含蛋白质6克左右,二两鱼能含蛋白质15克左右,二两肉差不多17-18克,每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日常的饮食,每天吃到60-80克蛋白质就比较好。
当然我们并不是单一饮食,比如只单纯吃鸡蛋,我们还可以配上牛奶和鸡肉。相对来说,我们家吃鸡肉的频率高,一方面是鸡肉便宜,还有就是吃鸡肉不胖人。
我发现我开始吃晚餐之后,我的体重飙升的就很快,但只要我放弃吃晚饭,我的体重就能保持平稳的状态,所以要想廋必须管住嘴,保持良好的睡眠,因为熬夜的话,体重也很难掉下来。
要想健康的第一种方法就是间歇性禁食。具体的做法是每天要保证有12~16个小时不进食,比如下午7点钟吃的晚餐,那么到第二天上午的11点都不要吃东西,我们要定期地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清理垃圾,也可以让我们的胃肠道得到休息。
对于这种间歇性饮食的方法,我个人也在践行中,只不过我做了一点小改动,因为我并不建议不吃早餐,如果一个人不吃早餐的话,他的胆汁就得不到排放,长时间如此,很容易发生胆结石。
所以,如果你想控制体重,我们可以把晚餐的时间再往前移,比如下午5点或者6点,然后在第二天早上8点或9点吃早饭,这样你整体空腹的时间也在十四五个小时左右,既不耽误吃早饭,也不影响胆汁排放,还能控制体重,对身体很有利。
我整个假期都是放弃晚餐的,虽然减重数量有限,但最起码体重没有增加。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身上的脂肪是有脾气的,想减下去哪有那么容易,我们的脂肪就像一块在冰箱里冻了多年的一块肉,我们想要消灭它自然不是一夕之功。
我大妹这个假期一直在减重,目前已经掉秤十多斤,看得出的苗条了,她用的方法就是保持饥饿状态,饿了就喝水,吃鸡蛋,吃黄瓜,吃水煮菜等等。
和她想比,我没有如此大的决心,我舍不得虐待自己,所以尽管我每天揉腹,但是整个假期我也只掉肉4斤。
所以要想把一块冻肉消耗掉,首先是把它变软,然后才是变没。
我们在饮食当中还要注意“一多一少”。“一多”指的是我们要多补充ω-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是构成神经细胞、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发现,芬兰北部的爱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很少,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他们的饮食中会摄入很多深海鱼,这些鱼含有ω-3脂肪酸。其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不能靠身体合成的,它们只能从饮食中摄入,所以多吃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类对缓解认知功能减退很有帮助。
虽然知道吃鱼对身体和大脑有好处,但是我却不喜欢吃,而且每次吃的时候总是会让刺刺住喉咙,或许这也和自己吃饭不能细嚼慢咽有关系。
我现在吃饭一直在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倒是老李每次吃饭就像打仗,他不是吃饭,而是在倒饭一般,但无论如何提醒,他都改变不了自己的习惯。
第二种方法就是“一少”。它指的是我们要少吃麸质,麸质就是精制碳水,像精加工的米、面、面包、饼干等等,这些都属于麸质。这些麸质在体内除了会转化成糖,在制作的过程中,它们还添加了很多给面团增加弹性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引起人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会诱发糖尿病,让人的血糖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但是我对此说法表示怀疑,因为我父亲就是糖尿病,他每天都是粗茶淡饭,并不是书中提到的精细粮食,为什么他也是糖尿病呢?所以引发糖尿病的因素很多,并不单纯是饮食这一种。
我们必须知道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堵塞血管,特别容易诱发脑梗死或者脑出血这样的疾病,而多摄入像坚果、木耳、绿叶蔬菜等食物对大脑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除了吃对食物之外,我们还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愿每个人能健康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