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纯然,光明遂生【2】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09:08 被阅读11次

        我的事情很多,大事小事都有,谁都来找我,但我的智慧本体一直不动摇,所以,不管什么事情来到眼前,我都能随缘地处理,一心多用。当你修到后来,能安住在那种境界之中,可以一心多用时,同时处理很多世间事务就成了一种特殊的训练。经过这种特殊训练,久而久之,你就不会把闲事放在心上了,即使总是有闲事来找你,你也可以随时处理,但处理的同时,仍然安住在自己的智慧本体之中。这就是“通神”。

       这是修道的一些窍诀。

       在这一章里,老子还重点讲了得道后的境界呈现,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有道者该怎么为人处世。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不要装模作样、故作高深,因为“企者不立”,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

       第二,不要急功近利,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因为“跨者不行”。

       第三,不要有自己的成见,因为“自见者不明”。

       第四,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自是者不彰”。

       第五,不要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因为“自伐者无功”。

       第六,不要自高自大、沾沾自喜,因为“自矜者不长”。

       在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会真心认为别人很好,并且真心地随喜别人。有时候,不少人都非常讨厌和反感比自己强的人,尤其在一个大家都差不多的环境里。所以,如果你比同一个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不仅仅是人的特点,也是所有动物的特点。一个鸡群里如果进去一只孔雀,所有鸡就会围上去啄那只孔雀,把它身上的毛都拔掉。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

       智者明白人有这个特点,一般不跟环境对抗。在智者眼中,所有的变化都只是变化,不是大道,只是身外之物,无论有多少显现,对修道来说都没有意义。所以,智者一般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你不问,他就不说,你问了他才说。释迦牟尼讲《金刚经》,也是须菩提问了才说的——除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几部经之外,佛陀的所有经典都是在回答问题。别的时候,他就像一口大钟,静静地待在那里,敲时才响,不敲不响。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贰辑

相关文章

  • 虚静纯然,光明遂生【2】

    我的事情很多,大事小事都有,谁都来找我,但我的智慧本体一直不动摇,所以,不管什么事情来到眼前,我都能随缘地...

  • 虚静纯然,光明遂生【1】

    关于这一章的内容,我专门作了一首偈子: 不生速进念,常存不满心。 不好高骛远,筑...

  • 虚静纯然,光明遂生【3】

    那么,什么是身外之物呢?非本然性、非本体性的,都是身外之物,不是人必需的。什么是人必需的?空气和水。没有空气...

  • 虚静纯然,光明遂生【1】

    关于这一章的内容,我专门作了一首偈子: 不生速进念,常存不满心。 不好高骛远,筑基成一景。 虚静若纯然,恒安无事生...

  • 虚静淳然,光明遂生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地89页到93页 读到什么? 不生速纪进念,长存不满心。不好高骛远,筑基成一景,虚静...

  • 2021-02-09

    “虚静若纯然”,人安住于一种虚静状态时,会显得很愚蠢,因为没有机心,不去算计,也不精明。这时,外界看不出你的...

  • 无题

    古人云,虚能容万物,静能生百慧。虚静是道家最为高深的修行和修养。

  • 静能生百慧 虚可容万物

    静能生百慧 虚可容万物

  • 关于太极拳中“静”的思考

    静与虚静 对太极拳中“静”的认识还要从“虚”、“静”的概念谈起。“虚”、“静”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虚”和“静”...

  • 静虚

    我喜欢山中听雪,雪落的 声音,与山风,与松涛,与鸟鸣 演绎空山的沉寂 而古刹清凉的钟声飘然而来 我却听见 一枝深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静纯然,光明遂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p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