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却是杜宇永生难忘的日子。从那天起,他荣升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院长宣布后,热烈的掌声真动听!
杜宇50不到,风华正茂。端正的国字脸,搭配合理的五官,甚是帅气。生生迷倒了一批人。
虽说是新上任的副院长,但他也是这里的老职工,大学一毕业就到了第一医院工作。一开始在住院部,在各个科室跟着大佬学习,后来他就到了妇产科。男医生到妇产科,别人多少有点替他觉得难为情,说不出口,他倒没什么,将来只要可以做手术,能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是天大的好事,有什么不好呢?!
妇产科沈主任喜欢这个眉角透着机灵的小伙子,直接做了他师父,一个小医生,平时几乎就呆在医院里,白天跟着师父在门诊与住院部之间穿梭,查病房、记录病历、观摩手术,有机会沈主任还带他出去开会学习经验。下班以后他也没有空着,几个一同入职的又同住宿舍的,喝点小酒、看看电影,打打篮球,逢年过节买点礼物送到沈主任、各院领导家里。
几年后,他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在一次下班路上,突然看见前面几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孕妇倒地,他一路小跑过去,孕妇大喊着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子滴下来,凭直觉那个孕妇是要生了,他大声说:“我是医生,大家帮帮忙!,谁打120?一边问围拢过来的人”有没有干净的衣服垫垫?”有好心人到路边的超市买来了干净的毛巾,他指挥大家七手八脚抬起孕妇垫在身下,又把她头垫高,然后让孕妇:吸气、呼气、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然后,救护车来了,孕妇抓着他手死活不放,杜宇就告诉救护员:“我是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你们就把孕妇送到第一医院去吧。”同时垫付了120的费用。
接到电话的孕妇家属赶来医院办好各种手续。
孕妇头胎,折腾了一天多才生下一个男孩。
孕妇一家非常高兴,一定要认杜宇做孩子的干爹。孩子的奶奶说:生小孩就是到鬼门关走一遭,要是没有杜医生,说不定母子俩就没命了,一定说母子俩的命都是杜宇救的。
这事,就像催化剂,杜宇迅速成为妇产科的重点培养对象。
他破腹产开刀,是横切的,刀口很小,缝针也很细密,对病人很耐心,笑眯眯的,一笑一口雪白的牙齿,又长得端方,实在是迷倒了一批产妇。
没几年,他又晋级为副主任医师、因为业务突出,被提升为妇产科的副主任,而他的师父沈主任已经退休返聘了。
每年院里会来一批实习生,那一年,妇产科照例有几个实习生。
杨艺是其中一个,她一米五八那么高、人瘦、脸庞比巴掌略大点,眼睛笑起来弯弯,嘴角有两个很小的酒窝,嘴甜,一口一口“老师”地叫着。
那一天有七八台手术,最后一台做完后,已经晚上8点多了,忽然杜宇的胃痉挛了很痛,一看他就是不舒服的样子,参与手术的纷纷问候,杨艺赶紧倒了一小杯温水给他喝了,把他扶到夜班值班室,顺便给他在肚子上盖了毯子。自己虽是医师,但是能不吃药他是绝对不吃的。
第二天,杜宇上班,一进办公室就说了,“吃水果、吃水果,苹果猕猴桃……”,边说边看着,还特意问了一下,“杨艺呢?你们给她留点啊。”
慢慢地杨艺会特别留意杜宇。
实习的日子飞一样的结束了。
等到杨艺再来的时候已经是这个医院的新员工,而且已经跟交往了两年的男朋友谈婚论嫁了,马上就要领证,她未婚夫家里是做生意的很有钱。自然而然,她就是杜宇的徒弟了。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孩子经过杜宇的手来到世上,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各种关系都有,他带杨艺也像当初沈主任带他一样,所不同的是,杨艺并不像当初的他那样,沉浸在医学的海洋里,她更感兴趣的是他带她出席各种会议、出去应酬、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
杨艺的医术虽然普通平庸,但并不影响她头顶的光环:有着迷人的外表、医生的头衔、杜宇徒弟的牌头……这是个看脸看钱的时代,靠着自身的这些光环、钱和杜宇的人脉,杨艺迅速地结识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与此同时她的老公生意越做越大。
有了钱,杨艺一家经常出去周边游,住高档酒店、去海南三亚或者出国新西兰等地过春节,他们也会请杜宇一家同去。日子久了,杜宇在老婆的唠叨中就慢慢地心里不平衡了。
他对技术的热情慢慢冷却,他对院长宝座的热望又油然而生。
他的心里从一来到医院起就装着两样东西:手术刀和院长的宝座。他心里的雄心壮志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他一边踏踏实实的干着,一边积攒着人脉,期望有朝一日梦想成真。但是,现在他觉得这样做太慢了,而别人已经远远地把他甩下,就比如杨艺,比他小十几岁,过得日子却比他好得多。
当然,他的不平衡也得到了小小的补偿:在妇产科主任调离了,杜宇接任。
貌似好运真的降临了,他的干儿子家,与新来的卫生局局长关系非同一般。没多久他就获得机会去北京脱产学习一年。
医院同事眼里,看这个势头,他回来以后,有可能被提拔为副院长啊。而在杜宇心里,这个副院长非他莫属!
但是,事情真的那么顺利吗?
医院里面传闻:副院长还有一个人选:比他年轻、漂亮美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潘博士她是院里重点科室心血管科主任,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又有传闻说潘博士胜出的几率更大。
杜宇已经没有耐心等待了。他决定奋力一搏:
首先,请干儿子他妈出面、邀请局长做客,他作陪,然后呢,你懂的。
其次,在局长面前故意漫不经心地扯出潘博士的不足:潘博士为人,对病人如春风,对同事少应酬,独来独往居多,所谓群众基础差,不适合做领导。
第三,找人制造舆论,说自己的好话。
……
可怜潘博士,蒙在鼓中,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别人悄无声息地干掉了。
副院长已经到手,院长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