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47条: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阅读、思考和解决智力任务。接下来的建议是否有效取决于很多条件和前提。其中最为重要的几点是: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课堂教学要在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
(1) 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的储备就越多。因为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在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他们吸引着必修的知识向着人们周围的知识的海洋伸展开去。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今天丧失的东西,明天是再也无法弥补的。
(2) 要学会听老师讲课。我建议把笔记本分成两栏:一栏是写演讲内容的简要提纲,另一栏里写上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要把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列入这一栏。这好比楼房的骨架,本门学科的学部知识的大厦就是靠这个骨架来支撑的,正是在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应当每天都进行思考,并且把每天的科学著作的阅读跟这种思考结合起来。如果你在所有学科上按这条建议去做,就不会有“紧急突击”的日子了。学科的“骨架”是一种特殊的大纲,你依靠它就能回想出全部教材来。
(3) 你要在清晨6点开始一天的学习。你要心在早晨的时间里进行最复杂、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思考理论上的关键性问题,攻读最难的文章。写论文提要。你要把白天的作息制度安排好,以便在晚上12点之前已经睡眠2个小时以上,这是最有益于健康的睡眠。
(4) 你要善于确定自己的脑力劳动的制度。也就是说,要摆正主要和次要的关系。要在时间分配上把主要的事情安排好,以免它被次要的事情排挤到第二位上去。主要的事情必须每天都做。你要把关系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的形成最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明确地提出来,把它们彻底弄懂。要把这些问题摆在你早晨从事的脑力劳动的首要地位。你要学会用就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去寻找书籍和学术著作,并且在一个长时期内去钻研它们。
(5) 要学会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刺激。在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不是多么有趣,使人非常愿意去做的。“必须”两个字常常是唯一的动力刺激,你正是应当从这种不感情兴趣的地方开始自己的脑力劳动。要学会集中精力去攻这些理论问题的奥秘,学会把精力集中到这样的程度,以致逐渐把“必须”变成“我要”。至于最感兴趣的事,可以放到最后去做。
(6) 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严格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想把一切都读过。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要善于规定自己的阅读范围,把那些可能打乱你的学习制度的东西割舍掉。但同时也要看到,随都可能出现事先没有料到而又必须阅读的新书。为此,就必须有时间的后备。只有在课堂上和记笔记上善于从事脑力劳动,防止“紧急突击”以应付考试,才能赢得这种时间的后备。
(7) 要学会自制。在一些活动中都包含着诱惑,他们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危害。
(8) 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几个青年聚在一起,开始闲谈,整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做。在这种谈话里,没有产生任何聪明的思想,而时间一去不复返地浪费了。你要善于把跟同学谈话也变成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9) 你要学会减轻自己将来的脑力劳动。这就是说,你要为将来创造时间的后备。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因为一些鲜明但又好像一闪即逝的思想是有脾气的。(在头脑里出现一次,就再也不复返了)。我还把读过的书里最有意义的东西记入笔记本里。这一切将来都是需要的,都有利于减轻你将来的脑力劳动。你把自己记笔记的制度建立起来吧。要悉心保存你从书籍里汲取来的东西。
(10) 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法。要不惜花时间,去深入思考你所接触到的事实、规律和现象的本质。你想的越渗透,材料就记得越牢固。在你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不要急于去记忆它,否则是白白浪费时间,你不要一遍又一遍地记诵,而只要把你已经熟知的东西看一下就行。要防止还没有透彻理解的时候就粗枝大叶地同看。任何粗枝大叶的做法都会走向反面,迫使你不得不再回头去研究个别的事实、现象和规律,而且要反复好多遍,
(11) 如果有人妨碍你,脑力劳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每个人都应当完全独立地工作。
(12) 脑力劳动要求数学思维跟艺术思维交替进行。你应当把科学著作跟文艺作品轮换阅读。
(13) 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
(14) “明天再做”——这是勤劳精神的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对不要把今天应当完成的工作的任何一部分留在明天去做。你要养成习惯,把明天要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提前在今天来做。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内部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