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瑞德
01
知乎上,有个提问:90后的你们现在是什么状态?
获赞很多,评论很多的一个回答,只有五个字——92年,出家了。
细数回答,浏览时心底感觉慌张,只觉得自己过的很失败。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虽说不上荒度,可也总觉得时间曾被浪费。
现在好多事赶着趟儿地去做,当达不到自己心里预期时,便顿感失望。
读《黄金时代》时,王小波说,二十一岁的自己有好多奢望。
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半明半暗的云彩,可后来,他才发现,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想想21岁的自己,忙碌,迷茫,盲目,比起同龄人,拖后腿的那个,站在队尾的那个,也许就是此刻的自己。
02
初中时,表弟死活不愿再读书,他站在门前,当着舅妈的面说,读书这条路已经被我走死。
以后,我宁愿选择吃生活的苦,也不愿选择吃学习的苦。
舅妈拿他没办法,那时我可能被标榜为“别人家的孩子”。舅妈找我,说是要让我开导一下表弟,劝他去学校,去继续读书。
十四五岁,辍学后,能做的是什么呢?可表弟还是在那个秋天吃了秤砣,铁定了心,不再去学校。
学习的苦,是你自找的,是上坡路;生活的苦,你是被迫的,是不得不的。
十四五岁的年纪,谁都叛逆,谁都觉得自己浑身力气,想要改变这个,想要改变那个,可是不读书,选择去吃生活的苦,我总觉得有一天表弟会后悔。
我选择了读书考大学,大一那年,寒假回家,舅妈和表弟来我家,表弟俨然像换了个人似的。
十七八岁,老道、油滑、社会,酒桌上,讲起话来是一套一套,而舅妈,言语间,炫房炫车的音调能提高八度。
房子、车子、票子、娶媳妇,聊到这些话题,舅妈总拐弯抹角地夸表弟,说他能干,学了仅三年汽修就自己开了店。
我默默无语,插不进话题。
表弟肯定比我有钱,可是现在我还是常想这个问题,可能我有的东西,他没有,他有的东西,我没有。
我真想拿一把尺子去量,我有的是什么?他有的是什么?
现在我找不到答案,可是以后应该会有答案。
03
钱,它绝对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成就。
说钱俗气的人,那大概是装逼,吃饱了自己,边打嗝边睥睨着眼说话的人。
酒桌上,舅妈聊到表弟修车的技术,我插了句话,说我认识一个学车辆工程的同学,他在汽修店做兼职,舅妈回了一句:“白上大学,以后还得给XX打工!”
我一直觉得,读书这个事跟有没有钱,没关系。作为同龄人,表弟选择吃生活的苦,拿钱衡量,他肯定比我优秀,可是拿某些无法定义的东西,我并不比他差。
网上、身边,能看到许多叫嚣着教你如何变牛逼的例子,和他们一比,我真是失败的一塌糊涂。
二十几岁,同龄人。焦虑。
有些人有房有车,有些人出版了自己的书。
焦虑被放大,可我想,去消匿、去打压那些身边同龄人给你的焦虑时,你应该秉持一句话:多去做事,少说些废话,与其羡慕,不如此刻拼命去努力。
04
互联网给人便捷,同时也让人浮躁。每个人好像都很成功,每个人好像都在追求“快”。
王小波回忆二十一岁的自己,觉得二十一岁的自己,奢望多多。可后来,他也才明白,生活不易。
这个时代,比你优秀的同龄人可能很多,你可能也会抱怨,为什么越努力,越觉得自己拼不过别人。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也许只有两种答案:比你优秀的人,他们的付出,比你想的多得多;比你优秀的人,他出生时,早已含着金钥匙。
由于喜欢写作,我加了几个同龄写作者,他们有的已经出书,有的写着公众号,赚的盆满钵满。
我焦虑,我慌张,为什么同样的年纪,他们就比我优秀?
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可能得到了答案。
你在三四月耕耘,别人在六七月有了答案,而你,在八九月依旧没有答案,别人可能是等到了风,也可能是等到了合适的雨。
当然,有些努力,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
怀疑,慌张,焦虑,可不管怎样,只要你努力,这个时代没有怀才不遇。
面对跟我一样的焦虑,能抚慰自己,能给予自己力量的是什么?
也许是读书,也许是跳脱出来,再去看待那些方法论。
别人告诉你方法,是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但不代表你可以不走路,相反,你要熬过风雨,走很多很多的路,这样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喜欢的自己。
所以,种花的时候请别偷懒,奋斗的年纪请别安逸,淡然的做自己。
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
你在三四月耕耘,别人在六七月有了答案,而你,在八九月依旧没有答案,别人可能是等到了风,也可能是等到了合适的雨。
当然,有些努力,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
公众号:阿瑞德日记
微信:zhangtianru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