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疯子》:一部字典背后的理想和生命意义
由字典延伸出来的影视作品,其实是有不少的,你比如说2013年石井裕也执导的日本电影《编舟记》,以及今年一月份严宥娜执导的韩国电影《词典》,等等。但相比以上两部虚构的作品而言,最近新上映的《教授与疯子》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揭开的是关于梅尔•吉布森饰演的“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饰演的“疯子”迈纳以不同方式参与编纂《牛津英语字典》的尘封旧事。
是的,有人会觉得这有点好像是《天才捕手》的兄弟篇,但事实上《教授与疯子》除了讲述编纂工作中人与事的情感关系,更是通过一部字典的诞生,去表达人类对知识的敬畏和崇尚之情,以及歌颂编纂字典群体的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表达编纂字典群体背后追求生命理想和“疯子”迈纳自我救赎的意义。
该故事大概讲述了詹姆斯•默里博士(梅尔•吉布森饰演)领导下的编委会要进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语字典》的编辑,以当时的人力科技水平,完成字典的编撰要一个世纪才能完成,詹姆斯•默里博士开创性的采用了全民参与的方式,让全英使用英语的人一起为字典收集词条定义,并通过寄信的方式发送给编撰组。在收集定义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叫W.C.迈纳(西恩•潘饰演)的医生独自贡献了一万多条引语,这是一个专业语言学者都很难完成的工作量。当编委会决定向他致敬时,一个惊人的事实曝光了:原来迈纳医生,是美国内战时期部队的一个军医,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犯杀人罪,被禁闭在精神病院,是一个被认为是疯子的人。 一位教授、一个疯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英语大词典就这样在两个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诞生。
首先,该电影的最大卖点是选了梅尔•吉布森和西恩•潘这两个演技当担的演员,去恰到好处地演好了电影中的两个角色。其中,我们知道梅尔•吉布森之所以能凭借《血战钢锯岭》以及《勇敢的心》大获观众喜欢,就是因为他那一次次向观众传递出来的如斗士一般的热血与正能量,以及追逐梦想的信念。与前作相比,梅尔•吉布森同样也在《教授与疯子》展现了毕生追求的梦想的信念,只不过他身上的热血不是撒在战场上,而是变成了近代字典的方寸之间的编纂战斗中,而不忘初心的始终如一的还是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而事实上,此片最大的大主角还是西恩•潘饰演的疯子。自然在这个疯子的演绎上,拥有威尼斯、柏林、戛纳这三大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作为底气的西恩•潘,自然是能通过他炉火纯青的精湛演技去让观众愿意为此片买单的。他在片子中饰演一个被囚禁在精神病院里的“疯子”迈纳,迈纳是一个罪犯糟老头子,在体现这个老头子在极端情景中的绝望、疯狂、以及寻求自我救赎时的脆弱情绪,西恩•潘都十分入戏地将该角色本应有的情感都发挥到极致。使得角色更为有血有肉,如西恩•潘倾情演出一般。
其次,承上通过观看此片,你我都的确知道这部电影最为精彩部分还是围绕着疯子迈纳,那探讨该疯子人性自我救赎的内核而展开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疯子迈纳误杀了人,怀着深深的愧疚在受监狱之惩罚中努力作为弥补。而从一方面从受害人的那位太太知道事情的原由后满满学会谅解迈纳的误杀,太太之后在与疯子的交流中也终究释怀,以及太太的自己思想境界也提高了;而从另一方面,教授莫瑞博士目睹迈纳受愚蠢野蛮的治疗之后,他为迈纳抱打不平而终也得到维权。从两方面都是体现了此片都散发着浓郁的人性美而温柔的光辉,也展现了迈纳勇于接受犯错而自愿恳请得到上帝给其完成自我救赎的高风亮节。
最后,当然我们知道此片也是大致有讲述到莫瑞博士没有所谓的正规学历,但孜孜不倦为编纂《牛津英语字典》而尽心尽力的情节,也总体都体现电影对知识的力量的敬畏之情。但就在这本应该通过大量特写镜头去凸显以教授为代表的一众参编者的付出和追求编纂理想的工作情节上的,但就在这体现他们追寻生命义的层面上戏份部分,是显得给编纂工作者的戏份是被过分弱化了。“疯子”扮演者西恩潘身上的戏剧张力无疑是很有看点的,但这部电影中显得以吉布森扮演博士为代表的一众编纂工作者有点落入陪衬之嫌。
总的来说,此片的野心还是有的,关于编纂字典行业的歌颂,关于罪人的自我救赎,关于人性的光辉等等。但担心就担心在这类电影的主次没有拿捏好。倘或此片中关于疯子的戏份少一点,以吉布森扮演博士为代表的一众编纂工作者戏份更分配合理一点,那么这部关于探讨字典的背后的生命意义的电影主题就更加明朗了。
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具有写实意义的关于默默无闻的编纂工作者的皓首与执着,抗争与忍耐,那么这类如“字典”厚重感很重的电影上演的一出“旧世界”文明薪尽火传的上佳的抒情挽戏,这样的故事实乃是会让我们感动万分的。当然,正如很多人喜欢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之美,如“阅读时,是我在追寻上帝的脚步”“当我阅读的时候,站在书脊之上,我可以飞跃眼前围墙,借着文字之翼,我可以抵达世界之巅”这些台词就是让我们大致领略到:一部字典背后的那些编纂工作者关于追求理想和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