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庆期间,简书湖南群组织了线下作者聚会。
小伙伴们聊天时聊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同一个事件,大家的收获不一样?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作者是很致命的。
没有收获等于没有文章。
没有深度收获等于没有深度好文。
即使不写文章,对于一件事情,没有收获,就等于没有成长。
于是,我阴森森的回答: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一样。
知识体系是什么?
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翻译为人话就是:从点到线到面到系统。
我为什么会说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一样就决定收获不一样呢?
因为知识体系决定了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
2
最近在看脑残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一瞬间被杨洋圈粉。
当你喜欢一个明星你会怎么做?搜索他的各项资料,年龄、学历、星路历程等!
于是杨洋就成了一个知识点。
突然来个点,有没有很诡异的感觉《微微一笑很倾城》,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演员、小说作者(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等等又成了一个知识点。
两个知识点之间,因为杨洋的的参演有了联系,于是成了一条线。
像糖葫芦吗?《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另一个主角郑爽,也是一个知识点,三点就成了一个面。
这个像剪刀郑爽的前男友张翰也是一个知识点。然后我还神奇的发现,杨洋和张翰同时参演过《少年四大名捕》。这样多个面的联合就形成了一个系统:(不要纠结我画的是平面图,我想画立体图来着,画不出,呜呜~~)
这个像蜘蛛网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就是简化得不能再简化的知识体系了(偷懒,你懂的~)。
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散发出很多的关联线,关联上其他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
比如杨洋还能形成这样的体系:
五花大绑图我知道你会吐槽我这两个体系太肤浅,体系哪有这么少的知识量、这么简单的联接。
而我只想用简单的图把复杂的东西说清楚,本质一样,只是量的区别而已。
因为把一个知识点所有的方面都发散出来连接新的知识点,再把新的知识点都发散出来,再去连接......没完没了之后,最复杂的知识体系描绘出来,最终只会形成是这样的图:
能当镜子用没错,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与知识、与其他人都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密不透风的网。
同样的,这张网的密集程度就是我们本身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
我们本身不同的知识体系,就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就像对于杨洋,你是只花痴他帅,还是能想到了张翰或者唐嫣或者我?
3
怎么样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呢?
一张网想要越来越密,关键在于:每个点发散出来的连接线要越来越多。
所以,想要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就要对知识点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散出更多的连接线。
怎样深入全面理解一个知识点呢?
知识的深度首先,我们需要对知识本体有深入的认识,比如定义、构成、条件、背景、历史、发展方向等等(简称6本体)。
举例保温杯:什么是保温杯?保温杯由两几个部件构成?保温的条件是什么?保温杯是谁发明的?保温杯有什么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站在客体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功能、用途、同类、相近、外延、关联、对立(简称7外部)。
(关于本体、客体、外部环境的思维角度,请看我另外一篇文章《你与大神之间,差的只是思维方式》)
继续举例保温杯:保温杯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场景?同类产品有哪些?外观相近或者功能相近的产品有哪些?保温杯产生的衍生品有哪些?保温杯有哪些品牌?保温杯为什么不保温了?
最后,在整个过程里,遇见新的知识,记录下来,开展新一轮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点。
比如保温杯的同类产品保温壶,就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而学习保温壶,很容易遇见电热水壶,再到饮水机、净水器......
你看,一个知识体系的大网就此展开。
当出现一个新知识,你会了解清楚它的6本体7外部吗?还是囫囵吞枣听说过就好?
这将决定是升级你的知识体系还是仅仅只是多了一个模糊的知识点。
人与人的区别就此天差地远。
4
你说得对,如果你不从事电器行业或者修理行业,你确实不需要从保温杯了解到电热水壶。
所以,每个人要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我们知识体系必将为我们自己所用,否则构建出来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职业、行业、兴趣爱好、特长、需求。
只要能在一个方面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都是那一个领域的精英。
比如我的职业是培训师、行业是金融,我无论是在培训师还是在金融领域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都能身价翻倍。
用培训师来举例:
我把培训师这个职业分为两部分:培训与培训管理。
培训再分为:课程开发、课程授课。
培训管理分为:后勤管理工作、讲师队伍管理、培训体系搭建等。
培训体系又可以细分:入职、在职进阶、通用技能、主管培训等等。
培训体系图......
每一个细项还能散发更多的点,这里就不再累述。
当这样的知识体系构成,我对于我的工作职责范围是什么、怎么开展都了然于胸。
你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