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走进实体书店,记得上一次进去,还是为了买考试的教材。如今购书几乎都是在网上完成,一是可以选择的种类众多,二是方便快捷,不需要像实体书店一样,搜索一个又一个的书架。
如今走进书店,早已不需要为了考试教材而四处找寻,多了几分闲情逸致,阅读也成为重要的日常休闲活动,阅读改变了生活习惯。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考试,看了这么多年的教科书,对阅读多少也有点小癖好。以前,只喜欢读新书,只有阅读新书才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因此并不喜欢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向别人借书,书非借不能读其实在我这里并不灵验。
阅读时,碰到喜欢的句子或者重要的知识点,总喜欢“乱涂乱画”,而借来的书,绝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于是,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习惯,买书一定要全套的,崭新的,否则就读不下去。
记得备战司法考试时,买了全套最新版考试大纲、教材、法条和习题,仿佛买下来后考试就可以通过。事实上,能全部看完已算是真爱了,如今还有好几本依然未拆封。
习惯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人的思维方式,在大多数阅读时间里,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交流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阅读不再为了考试时,就会发现,那些早已养成的习惯,似乎已没有必要。
再新的书,只是单纯的占有,并不能帮助自己吸收其中的知识;只会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并不能给带来更开阔的视野或更高的格局,可不可能有所进步。
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阅读心得都不一样,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让同一本书有了不同的生命色彩。如果可以,看看别人书本上的笔记,听听他人的学习分享,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天窗。
读书会是个不错的交流形式。每个读书会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以专业学术见长,而有的以沟通交流为主,读书只是某种社交媒介。
如今,书籍已不单纯是学习知识的载体,更是交流心得感悟、相互促进的重要媒介。
书籍就像是读书人的“社交货币”,已成为沟通彼此的桥梁和纽带。彼此陌生的两个人,可以因为一本书找到共同的话题,可以因为书中的某些观点而展开热烈的讨论,可以交流彼此的思想和情感。
社交只是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交获得学习进步的机会。阅读也是如此,书中的知识和作者的观点,仅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某种可能。学会将书中知识运用的实践生活当中,指导现实生活,才是阅读最本质的意义。
书只是沟通交流的载体。既然是载体,就没有必要太过追求它的包装是否精良,它的品类是否齐全,只要它能够带给你哪怕一点触动,也就足够了。
关于书,我想说的是:
1.单纯占有,并不能收获知识
2.它已成为“社交货币”
3.它是思想、互促成长的重要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