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水,夜深人静。独坐小窗,她竟无半点睡意。“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摸摸手上的织绵,再抬头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她真想与千里之外的夫君“天涯共此时”。“唉”,一声轻叹,一声无奈,这样的等待,她已经坚守了五年。
曾经那个苏家有女初长成,且蕙质兰心的女子,说的就是她。她叫苏蕙,字若兰,在家里排行第三。父亲苏道质,是陈留县县令。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家境自然相当殷实,加上她自幼聪慧,又冰雪聪明,三岁习字、五岁学诗、九岁学刺绣、十二岁开始学织锦。及笄jí jī之年,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女红刺绣,她都已经样样精通,父亲对这个小女儿更是宠爱有加。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来到了她的碧玉年华。一街的公子哥儿们开始登门求娶,媒婆更是快要把苏家的门槛给踏破了。她倒好,莞尔一笑,全都睬都不睬。父亲宠溺,自是随她。
一天, 若兰跟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她看到一位少年身着便服,拿着弓箭,站在一棵槐树下,正在弯弓射箭,随着槐花纷纷落下,只见远处的飞鸟坠落下来。少年又看着池中游动的鱼儿,搭箭而出,立中池鱼。真真是箭不虚发啊, 若兰心中一直是那个槐花纷飞的绝美画面.及至回到家, 依旧对这位翩翩少年念念不忘.她向父亲倾诉了自己对少年的爱慕之情。父亲当然知道女儿的心事,已经探知了这位少年名叫窦滔,是个有志之士。而且窦家早就对富有才情的若兰倾心不已,只是未敢登门提亲。苏县长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将女儿许配给了窦滔。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窦滔也得以重用。
可好景不长, 窦滔被人出卖, 被秦王符坚发配到敦煌一带服役。他们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分离,窦滔安慰她,他们可以鸿雁传书寄深情。
明月无言,年轻的若兰独守空房,独对孤灯,她开始用诗词歌赋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她见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乎,她灵感顿至,觉得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