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傅被妖怪抓走喽
图|网络

今天看到吴伯凡在一篇文章《如何破解职场“中档危机”》。
如果十年前我能看到,那我不会选择一个不适合的职业,在纠结、犹豫、迷茫中走过二十几岁,在30岁关卡职场毫无发展,黯然离场。
和我差不多大的同事们要么拿着比以前低很多的工资苦熬,要么在行业内跳来跳去,都是底层挣扎。
因为我们的岗位是银行柜员。
我辞职两年,考虑换行业,各种尝试和挫败。
多年的知识技能毫无帮助和用处,上有老下有小,精力体力完全不如年轻人。
表姐40岁,外企财务,辞职三年,被猎头多次催促,才比较半天挑选去了一家最满意的公司。
不是所有人的中年都有职场危机。
我也考取各种证书,各种先进,荣誉称号,表扬信,技能优异。
可是点钞再快,谁会雇佣一台点钞机。
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
吴伯凡的文章做了很好的解释:中年到底是盛是衰,在初入职场,要考虑两点:
一,对于你的岗位来说,它能否给与你知识权力。
知识权力,由于他们隐性知识的积累而获得的一种权力。
1.一个公司的成长,是否有赖于那些只有时间中才能积累生存的能力和价值;
2.这些在里面工作的人,是否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加。
银行雇佣柜员,因为显性能力,重复机械性柜面操作熟练度,甚至年轻的体力而被雇佣,中年以后,问题追随而来。
我的表姐,财务人员,她的竞争力是有赖于多年这个行业、在时间中积累起来的知识,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知识权力在增加。
二,你的公司是不是泡茶型公司。
吴伯凡有举了个例子:
有些初级的制造企业为什么爱用民工?
原因是:第一,这些人精力充沛,通宵加班都没有问题;
第二,他的工资很低;
第三,干一段时间以后,你不让他走,他也要回到老家结婚生子。
我把这样的公司叫做泡茶型公司,员工就像茶叶一样,扔到这个公司里,他把你的精华经过几泡以后泡完了,你作为茶渣就可以扔掉了,那是很恐怖的一种状态。
我感同身受,柜员培训一周上岗,两个月独立胜任。
工作一年和工作十年的柜员能力和知识没有差别,很多网点领导都不喜欢老柜员,嫌弃动作迟缓,家庭负担重。
收入没有随着工作年限而提升,这几年改制,反而降低非常大,中年柜员要么担心“不会干别的”而默默忍受,要么如我一无所有的离开辞职。
有的是智能柜员机和年轻的新人等待着接替自己的位置。
有些公司表面上好像不是泡茶公司,
但实际上由于他的上升通道只靠职务权力,公司里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强化知识权力,那么他根本就不要求你拥有知识;
同时大家进到这个公司之后,可能自动地放弃了在知识权力上上升的这样一种愿望和冲动。
我们的工作专人专岗,业务彼此独立,不互相交叉,工作多年的储蓄柜员完全不懂个人贷款业务。
签订定向柜员合同,晋升无望,没有“职务权力”。
表姐工作那些年,虽无职位晋升,但单位会请她轮换各种会计岗位,知识体系完整,流程全面化体验,这些需要年限去学到的经验都是随时再出发的资本。
所以我们中年的差异不是现在,而是在选择工作的那天都已注定。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被我蹉跎而去,站在30岁,遥想今后如何再次出发。
若有幸,此文能有20岁的你看到,把吴伯凡的一段话送你,
愿你少走弯路,
每个人生重大决定,
都想想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在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你要选对公司,投胎也要投对,只有进到这样的公司,你才可能到中年的时候,你会迎来你人生的盛年,而不是人生的衰年。
也许你并不能当上官,但是你拥有一双金子般的手,官再大的人都觉得他们离不开你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种权力,这种选择就是知识权力。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10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