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节烈观——后感

作者: 书谨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07:55 被阅读12次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

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鲁迅著

在动乱的年代,女人的贞洁就是她的命,一旦失去,命也就没了。这是对女性如何的残忍,更别谈现在所说的尊严及平等。

历史的记录女人多半讲的是三从四德,超脱别的,就会被千人所不容。

其实在书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当时环境的愤怒,对这个国家的失望。一个男人的担当在哪里?国家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要纠结于一个女人的贞洁事件,其实也是间接的甩那些提倡这些乱七八糟的人耳光。国家处于被别人侵犯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光指责于别人,最主要的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要站出来反抗,不要做被人牵着走的人。

相关文章

  • 我之节烈观——后感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

  • 关于鲁迅先生作品不被广泛阅读的思考。《我之节烈观》读后感

    近日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之节烈观》,很是受益。 他的杂文分析问题条分缕析,逻辑清晰,文笔极犀利,从《我之节烈观》...

  • 从鲁迅的杂文读起(1)

    4.2 整理下以前的读书短评。 ———————————————————————— 今天想说的是《我之节烈观》和《我...

  • 我之节烈观(上)

    世道浇漓——社会人情冷漠刻薄 人心日下——现在人们不如以前好了 进呈御览——进献上呈给皇上阅读 虚君共和——君主立...

  • 我之节烈观(下)

    业儒——以儒学为业重适——妇女再嫁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两句话在汉语文言体圣旨里多译作“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 鲁迅《我之节烈观》读后感

    本文发表于1918年8月的《新青年》,署名唐俟(据周作人说,唐者“功不唐捐”之唐,意云空等候也。)是鲁迅杂文中的名...

  • 读鲁迅《我之节烈观》

    文章发表于1918年国将不国之时,鲁迅对当时鼓吹的“女子节烈乃挽救社会的良药”的观点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文结构分四...

  • 读《我之节烈观》(二)

    “节烈”是否道德?在多妻主义盛行的国家里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 这便是鲁迅先生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所要探...

  • 我之写作观

    我之写作观与我之节烈观相似,都是管窥蠡测,一孔之见。 人生处处陷阱,写作好比走路,稍微不注意便会天怒人怨,哗然一片。

  • 古代的节烈观

    今天读了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一文,才明白了节烈是怎么一回事。节是指女子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之节烈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v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