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帘的是“断舍离”。
回想上次看到这个断舍离的是还是半年前。当时,我还在武汉。去理工大咖啡馆看人拆书,当时的一个三级拆书家拆的就是断舍离。如今,精进在表达个人精神如何处理时,第一节就提到了断舍离。
看过这段,袁帅还给做了个树、房屋、人的游戏,是根据个人所画,来分析个人性格特质。听了袁帅的分析,我当时就有点想笑,是不是刚好借了这个由头,把平日里对我的感受说出来了。不过,熟人眼里的我还是有几点触到我了;容易紧张的内心世界。接着,一下子触起了我的联想:半年前的大姐所说的灵性力量——5年前杨某人所言的心乱线乱——一个月前某的公司所言的小动作过多。在对袁帅的感激之余,心里泛起了另一个念头,身边确实有些人由能力观察出别人的状态。但是,不仅是观察出,而且清晰的描述出表达出的人其实也是少的。接着,另一个念头泛起,人的一生,会有至少6次重大的机会来临。关于这句话,我联想起一个点,很多人的重要转折点其实都发生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这不得不让我认真仔细的对待袁帅的分析。精进介绍断舍离时,首先第一句话就是,人的思绪因为简单而清晰。结合三级拆书家所言的方法,昨晚我宿舍的不需要的东西就被我扔了大半,从桌上到桌下到抽屉。先扔再整理。接着扔电脑里的东西。不得不说,瞬间清爽不少。
乱糟糟的摆放,反映的是我芜杂的内心、抗拒的内心、挣扎的内心、游离警戒紧张的内心。抗拒与芜杂耗费了我的精力。过多的精力被浪费在了与外界的对抗上,耗费在了与搜索与提取信息无门而入的芜杂上。于是,我扔了,清空了,整理了。心也清了,静了,思绪也就连接了。
这本书我第二个仔细看的地方就是有关的学习的思路。
这本书的作者采铜是知乎上分享知识的大牛,经常得到高赞性答案,他自己心理学博士毕业,现实中的他只是杭州某公司的普通职员,在这本书火之后,他就专心在家写作带孩子了。但并不是说他写的理论就不可信了。他虽不如王阳明——把自己的那套理论自己发明自己用还效果奇佳,但据我从网上搜的资料显示,他的理论或著作在被其他人用后,其他的人反映对他们的生活确实大有改进,喜报连连。
在学习这一章节里,他主张的是深度学习、主张学习是为了能力的获取,主张学习应该结构化,看书前应回忆已知了什么,主张学习的最有效途径还是练习。同时,他也提到练习该如何进行。自己设置题目或者找人交流等我在传习录的笔记里就已提到,而在这里他进一步的解释了。因而我马上被说服了。另外,读书读了多少取决于你能提取出多少,而不是你看了多少。我觉得用这一点来衡量非常合理。我联想起灵冰一年前在QQ上说的话“在记的时候就考虑忆了”。这一句具体说来就是:(结合上次日本人写的有效笔记来看)在看文字的时候,就留意哪些地方需要被笔记记下来;在复看笔记的时候,就想着哪些地方可以写出感想;对一篇文章写出感想的时候,就应想着这篇看过的文章脉络是怎样的,自己提取就能顺藤摸瓜了。他还说,看书是连旁边的空白一起看,不仅是要看有字的部分,还应看出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么就需要读者自己提炼出来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一点在我上篇笔记已经提到,但是这里又进了一步,就是要扩展。而在拓展这一点在我的整体学习法的笔记里提到。因而这一点也很同意被说服以及吸收。同时,不是说找共同点就可以了,概括是很多人喜欢与擅长做的事,但是事物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这时更多的是要比较与分辨,这样创造新的见解。不然就真的成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了。
这一段,对于我看来,即意味着,做好4点:删除、概括。比较、记忆。信息元之间的关系越想的多,信息联结越牢固。同时越容易发展处新的信息元。这几步做起来乍看麻烦,然而其实不麻烦,也很必要。相比那种大量阅读就忘掉,完全提取不出来,对知识点也不明白原理的看书,效率高到太多。
回到他的第一章:时间之尺。
提到了五年后对自己的提问:“对于五年后的自己的提问。想想五年后你会干些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5年后我会过怎样的生活?一条准则即是,不管我做什么,起码这件事应该是具有长半衰期的事件,一旦做了,变会长久受益。而长半衰期的事件主要有以下事:积累可信的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审美、反思与总结个人经历、保持健康、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寻找稀缺资源、独创性的构思、获得高峰体验等。眼里注意到的应是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而非短期的即时兴奋。当这样去做的时候,也不用怀疑自己,不必再周围的人群中寻找认可。因为当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最远处聚焦竖立着的是先贤们,与他们交流,以他们为尺度,丈量自己的方向。这个地方我这样记录了,明示其内容。不等于是说所有的标杆都是如此。人生目标有四维度、零度格局——盲众。一度格局——逐利者。二度格局——理念人。三度格局——至善至人。也没有说有高下,全凭自己的内心选择。这种内心选择在我的第42本书就提到过我的倾向,实现大环境,创造普世价值。
先贤出现在哪里?出现在经典中。经典的生命力并不会随时间而磨灭。经典是接近于本质的东西。每一次看每一个时间看总会发现新的东西。在第41本的时候,那个日本作者提到要有几本值得自己长久反复读的书。我想指的就是经典了。检验经典的最佳标杆就是时间的尺度。这一点更加激发我去读文学著作的冲动。
有了目标与想要的,那么如何安排时间。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它们巴不得更快,而最后疲于奔命。这里作者主张的是快工作、慢生活。朱光潜曾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对于做事情所规划的时间,实际的时间往往更多,而且即使你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这个也就是著名的侯世达定律。工作之余,需要休闲。对于休闲,在电脑前狂呆一下午看电视,这种只是大脑停滞的休闲。要获得高质量的休闲即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我想对于我来说,读书就是。天晴时打球也算。我这个星期白天要阅读与加工大量的论文,我最喜欢的就是睡前,当睡前我可以静静的拾起一本喜欢的书,沉浸其中,瞬间疲惫感尽失。在床上摆个小台灯,困了就覆被而眠。这个星期我能完成3本书的量与笔记,就得益于此。
目标与合理的规划时间以及高质量的休闲,也会遇到意外。或者遇到难题或死结。有时这种人生困局的发生,是由于人脑的错误思维引起。大体有:赛道假设——认为人生是单线条的起跑到终点;低关联假设——所做的任何事情其实是有意义的,尽管暂时看不到;僵固性心智——失败与挫折亦能催人上进催人成长,正常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零和博弈——与人争并非鱼死网破,而有双赢。
行动力——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不要拖拉,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试想,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总在不断的准备理论知识。学习——完成练习。然而从未完成过什么产品,从未完成过什么东西。勇敢的走出去,当我们真正做出了实在的东西时,思路也会更加清晰,可以切实锻炼,视野也会更开阔。如何做事?打蛇打七寸。抓住最要害的地方。一件事有最难的地方,那里需要的思考量最多。同时,一旦完成了这个地方,其他地方也就不攻自破。事实上,当一件事完成了最核心的地方,其他的时间就可以自己Happy了。(这也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三思而后行。牛人总是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做的非常出色。反思与总结最好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后马上进行。这个时候,记得住最多的细节。反思的过程是理论、细节之间的反复。除了及时,梳理反应链,弄清来龙去脉以及对意外现象的关注同样重要。来龙去脉我还有意识去做。但意外现象来说,这个是好事的原因是它落在我们的认知之外,可以让自己突破局限。
前面讲了规划与学习。现在回到学习后的章节——锻炼思维。
断舍离、迎接灵光乍现,后紧接提到的是思维的形状,即可视化。用图形辅助思维可以突破工作记忆。黑板、笔与纸就成了辅助思考的工具。反映着图形,改变着思想。至于何种图形,则应根据情形根据内容灵活选择与绘制。不仅仅是思维导图。2年前,我就悟出了这个道理。然而当时身边所有的人认为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唯一且好的,渐渐就怀疑自己了。接着论思维严密性,世界上没有周全的事。若要严密思考,最好用矩阵或者清单——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无遗漏。
下一章,努力是一种品质。扯千扯万,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持之以恒的笨鸟和啄木鸟是可贵的。自作聪明的事太多了。这个在做人的时候也是:傻一点路更宽。专精,先得做出那一竖,站稳了,再做那一横也不迟。最终形成T型人才。不要相信什么木桶理论。这个理论当初也只是来管理团队的。对于个人并不适合。所以不要太纠结于自己的弱点或不足。专注投入的时间是先快后慢的,会遇到瓶颈,但不能放弃。这一点得时刻提醒我自己注意。专注亦有取舍。这里可以用塔勒布的答案予以解释——杠铃策略。即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一方面,也就是在大多数投入中,采用能够抗拒负面黑天鹅风险的强韧结构,也就是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拿出较少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具体说来可以这样,二八开的时间,8小时用于专注学业,2小时用于自由学习,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小而美的技能,尝试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这种做法,记得在以前的公司管理中也见过,很多公司会设立一些独立的部门,专门做一些奇形怪状匪夷所思,并不要求盈利的事。就像那个微信当初也只是腾讯下面的一个不起眼的项目,老总让他们瞎搞,后来就做成了。
为了更加巩固学习的成果、努力的效果,应给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如增加信息提取难度或者走走停停,有意打破学习的连续感,再来考核自己。不要太相信兴趣、也不要相信意志。这一点在当初看的《自控力》也提到过,人一天意志最强的时候是早晨。总的来说,意志是最不可靠的东西,也不要把坚持不来一件事归结为意志不强。对于兴趣,越急于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就越寻觅不到,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常使我们浅尝辄止就妄加评判,离真正的兴趣还越来越远。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失败经验与问题易于总结,然而成功经验总是多方面。成功之路对于每个人亦是千千万。而失败总结后,就尽量不要错在第二次了。发现一些自己认为酷的事情吧!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如果找到了一条别人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