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言寄墨
01
跟好友聊天,讲起一个段子,大意就是上海男人一般都特别能吵架,可能就是因为不小心互相碰了一下,两个人能在弄堂口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一天。但是东北男人就不一样,能动手的事绝对不逼逼,一言不和就开架,不会你来我往地制造更多不和的语言。
当时聊的主题其实是南方男人跟北方男人的差异,毕竟有地域因素在里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性格迥异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因素在里面。但其实这里面包含一个重要的信息,其实是南北方人处理冲突的不同的方式。
当面对冲突时,南方人动口不动手,北方人则向来是先干一架再说,谁也不让谁。其实无论是两个人对着互骂一天,还是两人各自鼻青脸肿,不仅没有根本解决冲突,反而是在相互消耗双方各自的能量。
02
陌生人之间有冲突,亲人之间更有冲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与父母的冲突是无可避免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可能随便的一句话都能导致孩子的夺门而去。
好朋友之间起冲突也是常有的事,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跟闺蜜吵架,具体原因倒是忘记了,就是记着那个夏天的夜晚,本来两个人约好开开心心地去超市购物,结果两人不欢而散,冷战好几天。
反思过后,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而已。就像郭子跟牛莉那个小品说的: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败事。一句话不和,两个小伙伴就不欢而散。
03
达纳·卡斯帕森是冲突调节和公共对话专家,作家,表演艺术家。曾以“冲突:一切皆有可能”为题在TED进行演讲,引发广泛讨论。在达纳·卡斯帕森所著的《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里给出17条处理交际困境的原则中,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只听攻击性语言,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意思就是,在面对冲突时,我们选择听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听?
通常,冲突的双方会交替攻击、防御及反击对方。无论是以谩骂的形式还是动手的方式,双方其实都是在互相攻击、防御、反击。第一条原则则是建议双方走出这样的循环,当受到攻击的时,我们要学会不听那些攻击性的语言。这一原则其实很实用,会促使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有用信息,而不用陷入毫无意义的攻击与反击的死循环。
04
我们都无法完全避免冲突,也很难改变别人在冲突中的表现。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表现。冲突,在表面看来好似是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可如果冲突处理妥当也是一种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方式。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中给出17条中肯的处理交际困境的原则,并从三个部分来划分这些原则的:让聆听和对话变得更加容易、改变对话和寻找前进的方法。三个部分层层递进,一步步改变自己的聆听能力、沟通态度、交流方式,看似处理冲突,实则是在对整个社交能力的一种提升。
中国向来是人际社会,人缘好,路就好走,但人缘的好坏一般都是自己为人为出来的,会说话,会办事自然也就顺风顺水,我们总觉得这种是能力是天生的,其实,就像《沟通圣经》《跟谁都聊得来》《沟通的艺术》这些沟通类的书里总结的,都是有原则的。
没有解决不了的冲突,只有不会沟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