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自控的方法论
自控是需要约束条件的,我相信这句话。
首先自控并不一定就能成事,很多伟大成就并不是自控产生的,大多数是因为热爱,当热爱发生的时候,就根本不需要外界约束,自我驱动到根本停不下来的程度。
其次在成人的世界中,自控力无处不在,因为你无法保证你做的每一样事情都是你热爱的。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无论是为了生计还是生活。这个时候自控力的能量就产生了。
而我认为在所有伟大的热爱发生之前,都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自控,这种自控或者来自于外界的约束,又或者来自于认清了现实后的理性觉醒。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来自于我开始意识到我之前的一些认知是错误的。我曾经觉得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去,才更能锻炼自控力……这也是我之前做的。但是那似乎是一个泥潭,陷于其中无法自拔,这是我之前的错误认知造成的问题……换句话说吧,我对于约束产生的自控显得有点不屑一顾。我见过在高中时代因为家教很严而成绩优异,而到大学因沉迷游戏成绩一塌糊涂的同学。我也见过在培训班中努力学习,而在工作后就不再学习新知识的程序员。
因此我得出了那个结论,人一旦离开了某种约束环境,那么他变得不那么好,而约束环境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不能依靠外界约束,要靠自我的驱动啊。
仔细想想,我这个论点,其实对了一半,但是也错了一半。
错的那一半在于,我认为在一个完全没有约束条件的环境下,才更能锻炼自控,这种自控来自于自驱。所以一直以来我也不爱去图书馆,更不喜欢参加培训班,我极其崇尚自驱自学。但是这半年来网络社群慢慢壮大,很多人打卡学习什么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确做出了很棒的成绩,简直让我目瞪口呆。这几来我一直有点停滞不前感觉,我意识到也许我的观点存在问题。
首先,在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环境下,其实挑战的是人的本能/本性,而人的本能是无法挑战的,比如惰性、食欲甚至性欲。其次在一个毫无约束的环境,如何提高自控力,问题在于只有观点,却没有方法论啊。自我驱动是方法论吗,也算是一种吧,高瞻远瞩,一心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自我驱动地前进,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上就有点难。
关键词,难。难是因为能力不够,掌控不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约束条件来帮忙拯救一下自控力了。我们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在一个完全没有约束条件的完美环境下,人是没有任何动机做某件事的,如果不去做的话,那么那种做的动作所产生的脑回路就不会产生,那么做就更无从谈起。而如果有约束条件而产生动机之后,至少开始做了吧,不断重复地去做,脑回路中关于做的那部分的沟回会加深,这会让人更习惯地去做某件事。换言之就是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开始。而一旦你开始之后,并且习惯去做了,那么慢慢地降低约束条件的话,也还是会去做。
说到这里,这就有点像健身房里面的负重了,一开始你就上最重的话,肯定就是陷入泥潭的,一开始来个轻松的,再慢慢增加负载才是方法。约束条件多的环境下,人反而会更轻松,而没有约束条件的环境下,反而是有难度。这个时候再看看一开始的例子,高中学霸到大学堕落,就是因为一下子负重上太重了,导致他陷入泥潭,如果有条件慢慢地增加负重的话,想必就不会这样。
接着我们竟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自控力的锻炼,其实就是创造约束条件,然后慢慢减少约束的过程。
约束的本质
自控的锻炼,一开始是因为自我驱动产生的。然后再有意地创造约束条件。这种约束条件,可以是尽量多的暴露自己,可以是找别人监督,也可以是找人打赌。在我看来约束条件是个好东西,它让人更轻松。
而本质上,自我驱动代表着为自己而活,约束条件代表活在别人的眼里。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协同产生更大的能量。很大程度上,越优秀的人,约束条件越多,那是因为别人对他们的期望越高。
而创造约束条件的本质就是,增加更多的社会关系。我慢慢地开始意识到孤独的人,更容易放纵,这是人的本性。马克思说过人本质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关系的诀窍在于,帮助他人,或者去想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到别人,当周围的朋友因为你的帮助而离不开你的时候,这其实是一种幸福。某种程度上,当我们自控了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变得不那么焦虑,最终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竟然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想要幸福->想要变得更好->变得自控->创造更多的约束条件->获取更多的社会关系->更多地帮助他人。我想这个结论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你在很多心理学的书上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结论,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更幸福。
最后,我还想说自控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理智,而理智的基础在于认清了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有正确的认知,会思考,会想明白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