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子之歌·澳门》传唱最广的那年我八岁,
依稀记得电视画面里一群儿童,
她们那稚嫩的歌声和热泪盈眶的眼。

那一年(1999年),澳门回归。
这个地名对于生活在内陆的我来说,
没有太深的印象,
只知道它在喧嚣的香港旁边安静地存在着。
90年代后,港台之风盛行。
从电影里面澳门的形象初露端倪,
富丽堂皇的赌场里赌神们轮番上阵。

无论是《放逐》里充满神秘感的亚婆井前地,
还是《伊莎贝拉》里被大雨冲刷的东望洋灯塔,
当然还有《花样年华》里苏丽珍流连过的新华大旅店,
都让澳门的形象逐渐清晰。

建筑篇
澳门避开了二战的侵袭,
直接从清朝走到了现代。
没有战乱,百年来的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如玉。
世代相传的土地,让百年老店得以薪火相传。
“守旧”的葡国政府仿佛不那么喜欢高楼,
巴洛克风格的南欧建筑,
还在诉说大航海时代的梦。
歌声从教堂里传出 ,
鸽子飞过教堂尖顶,神圣而安宁。









街坊篇
满街的繁体字 ,友善的老街坊,
码头上快乐的渔民,
还有铁匠铺传来的小提琴声。
这里见不到满大街的“中国梦”,
却有着中国本来的样子。










路人篇
在澳门你不仅可以见到改装汽车,
甚至还有改装单车。
车篮上排列着小黄鸭、地球仪、鸟儿和风车,
大叔哼着小曲,飞驰而过。
望德堂区是土生葡人的聚集地,
他们操着纯正的广东话 ,
冲你喊道 “嗨!老友!”。
在大三巴牌坊旁边,
一位葡国老太太望着路灯发呆,
她是回忆着大洋另一端的里斯本吗?







夜景篇
趁着夜幕还没降临 ,
从喧闹的议事厅前地走到安静的何鸿燊博士大马路。
海面平静地起伏着,
看同性的、异性的爱侣从“风景画里”走进走出,
不由得想要置身于“画”里,来完美这一幅构图。
这里的夜,不是一片漆黑。
即使在安静的小街 ,仍有天光的掩映。
远处娱乐场的灯光虚化成光圈,
近处是橘黄的街灯。
在湛蓝的夜幕下点燃几度温暖,
与恋人,一同融化在夜色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