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要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抢先一步真的就好吗?春秋时期就有一个大国,因为抢先了其他诸侯一步,结果埋下了灭亡的隐患,这个大国就是晋国。
当我们拿起春秋地图的时候,看到中原地区有一个庞然大物就是晋国,最后这个大国分裂成三个国家都入选了战国七雄,于是我们总看到有人说:如果晋国没有被韩赵魏瓜分,那他一定能统一中国。真的是这样么?其实根本不可能。原因在春秋早期就决定了。
晋国是春秋诸侯先发劣势的代表国家,为什么这么说,难道先人一步不好吗?对于当时的诸侯真的有不好的地方。我们知道周代采取的是分封制,而春秋初期的逻辑并没有改变,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
首先是各诸侯国对外扩张占领新的领土,那么这些新的领土怎么处置呢?答案只有分封出去,因为当时并没有出现郡县制和其他的政治制度。而分封的意义是,被分封者获得封地包括人事,经济,政治的所有权利。
晋国的发家在周厉王时期,当时国人暴动,今山西附近因连锁反应,出现了许多反叛的诸侯和北戎。后来晋国在周宣王的支持下,借机快速的扩张了领土,先人一步成为领土大国。
扩张领土没什么,分封了很多兄弟功臣也不打紧,但是维系分封等级制度的周礼一旦崩溃那问题就大了。事情是紧接着平王东迁,当时的晋文侯杀害了周携王,整个的礼乐制度崩溃,而晋国首当其冲。分封出的兄弟叔伯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纷纷想要取晋君而代之。
在晋文侯死后,其子晋昭侯封自己的叔父在曲沃,紧接着晋国开始了长达67年的对峙内战,其中间接或直接的死了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鄂侯),斗争波及到了周边八个诸侯国以及周王室,而曲沃最终则篡位成功,中间历经三代(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这也就是本末倒置成语的来历了。这个最后成功了的曲沃武公就是春秋霸主晋文公的爷爷。
晋国当时的内斗十分惨烈,而且包括周王在内的外来势力都只能影响,无法调停。但其实早在杀死周携王的晋文侯继位时晋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晋文侯就是诛杀了篡位的叔父才继承了君位。而曲沃终于篡位成功之后,紧接着就发生骊姬之乱,导致公子重耳的流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晋文公被迫采用了一种近乎饮鸩止渴的办法,虽然成就了霸业,但最后也导致晋国不可避免的被瓜分了,这是后话。
其实当时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面临内部夺权问题。而在根本上的解决则是靠推行郡县制的变法来完成的。在同时期稍晚的齐桓公就在做这件工作,小编也说明过管仲改革的原因,目的以及达到的效果,而晋国则因为强大的太早,内耗过于严重,没有了精力和能力把握这种改革的机会。所以变法的任务留给了韩赵魏这三家。这三个诸侯也充分的吸取教训,成为变法最积极的诸侯国。
这是《历史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第60篇连载文章,看:宋襄公是最后的贵族还是蠢猪的仁义?他只是顽固的卫道士,敬请关注,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