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01495/a99fc12ea119d45e.jpeg)
桃片也就不难理解了,桃树开花后制作出来的笋干统称为桃片;春笋从地面升起,向空中进步,露出黄牛一样的黑角,这个时候笋农会把它分类,留下长的大的又无病虫害的春笋,让它长成优良的竹子基因;那些小的和密度大的会掰掉作为桃片,质地相对春片要毛糙的多,菜市场涨发的笋干几乎是由桃片主宰。
清明笋,篱笆顶。到了这个季节的笋,就变成了麻壳大嫂,作为笋就无人问津了,长到四五米高,春风一来自已宽衣解带,长一节脱一件笋箨地招待春天,露出嫩青的肤色,农夫捡起它的笋箨外衣,撕成条状梱绑稻田中的秧苗。到了谷雨,笋尖带着它的壳从竹林的顶部冒出,嫩笋高于竹,气势压竹,到小满笋壳完全脱落,新嫩的竹枝,随阳光辐射由嫩黄脱变成嫩青,当年的冬季,你会看到碧绿的竹竿竹叶,每一个竹节上,你会看到一道褐色的圆箍,圆箍的边下弥漫着一层白色的粉沫。两三年的竹子枝繁叶茂,上了年龄的竹子从外表看上去粗糙,有些还从根部表面长出暗褐色的老年斑,用手触摸,明显有皱纹凹凸感和年轻光滑竹杆相比呈现鲜明的反差。
南竹的砍伐一般在降霜后,当年的嫩竹长结实后;冬笋在地底下还很小,山上的竹象(一种专门啃食竹子的昆虫)躲到温暖的地下过冬,砍伐下来的竹子不容易生螨虫;在笋农闲下来的日子里又做起了篾匠,砍回来的竹子用篾刀从头部的半径两刀,一横一竖,横竖的裂缝间打入木锲,用篾刀用力敲打木尖,敲一下“噗噗”,竹节发出裂节的声音,敲到一大半把木尖松下,把竹子放在地上,用脚踩住一半,用手抓紧一半,向竹子尾部踩去,手举高,整根竹子在噗噗声中便撇开两半,再拿一半捋开,按用材的质量取材,按质地分青篾,二黄篾,三黄篾。
广州的农博会上,我参观过竹制品柜,各种竹席,竹凳,竹椅,竹躺椅,竹帘,衣架,衣柜,沙发,竹制办公和生活用品,竹纤维,竹炭产品,竹子纳米技术介绍,产品琳琅满目,整齐地塞满展台;介绍中说竹制品坚韧,美观,耐用,舒服,健康,清静。
明朝的圣贤王阳明为格物,七天七夜格竹;苏东坡有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食无肉则瘦,居无竹则俗的诗。我的大叔叔喜欢临郑板桥的竹,竹不俗而虚心守节,郑板桥的水墨竹绘的特别传神有意境,落款中总会留下几句诗;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又: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仿佛看到江面的竹筏,渔夫撑着竹篙,筏中心用竹编个乌蓬,在两岸布满南竹的江中游荡。
我在家乡和堂兄种过一株南竹,种在门口的雀栗树旁,从老香樟树走下来即可看到,种好后堂兄故意逗他小女哭,后来才知道种竹要哭,家乡有句谚语,“种竹哭,满山竹。”,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堂兄女儿的儿子都十多岁了,那根竹子依然在,可惜没成林。孟宗哭竹的故事是讲孝,说孟宗的母亲生了病,很想吃竹林中的笋,但正值冬季,孟宗挖不到笋,抱竹而泣,孝心感动了茅竹,于是长出了笋,所以南竹中小根的茅竹又称“孟宗竹”。
竹子的生日是五月十三,这个时间正处于芒种,竹子正长茎鞭,容易成活;过了端午节竹林里的蛇也出现了,我听老辈说,竹子是蛇的舅舅,蛇很怕竹子;也有人说五月十三竹子生日当天,蛇会到竹林中为竹子贺寿,也不知是真是假?
前些年农村退耕还林,大片农田种了竹子,竹子繁衍快,很多已成林,在不久的将来,东江湖将是个产南竹和冬笋的大市,将成为竹业加工的风水宝地。
东江湖的南竹在全市数连坪,烟坪,兰市最多,有一年清明乘车从连坪经过,竹林里黑黢黢一片,好像竹子在检阅春笋的笋队,头上插着绿缨,身上穿着笋箨,笋箨尖上佩带着笋衔,雄伟而壮观。
东江湖南竹是包含长冬笋的竹子,在东江湖的荒茅山上有很多小竹子,品种也很多,例如:凤尾竹,湘妃竹,罗汉竹,苦笋竹,篁竹,棕叶竹,无眼竹等;凤尾竹长青笋,肉雪白,味道略臭,广西盛产叫“臭笋”,很多地方把笋腌制成酸笋,罈子里捞出,似秀才又酸又腐又臭;国庆节前后出土,来历是凤凰在竹上筑巢,十月份长出的笋顶了凤凰的巢,凤凰到天上玉皇大帝处告状,玉帝批示而得名。湘妃竹也叫斑竹或泪竹,传说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寻舜帝到南方,而舜帝早已死去,在埋葬舜帝的九嶷山,见到舜帝墓后,悲恸万分,哭了九天九夜,泪洒竹子上,呈现出斑斑泪痕,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湘妃竹。
小竹笋一般在清明前后会从小竹林中冒出来,我也喜欢去采笋,有一次跟娭毑去采笋,在山中突然天呈墨色状,不一会下起大雨,裏着冰雹,大家躲在守红薯的三角茅厂下,外面下大雨打响雷,娭毑和婶婶们脸上的“雨”都吓出来了,我也不例外;小笋多的年份,把它晒成小笋干,在菜园青黄不接时拿出来涨发,炒出来有特别的味道,使人垂涎欲滴,欲摆不能。
小竹子很少开花,开花的竹林会成片死掉,开花的竹子能产竹米,花苞似薏米穗,花似稻花,白色,青白色,米黄,谷黄,颜色很多,用鼻去嗅,有股淡淡的清香,产出的米是青白色,谷黄色,味道似面麦,但没面麦柔和,可当饭吃,开了花的竹子一般会枯死,竹米能做种,竹米即是稀奇的食物又是保健品,也是绿色食品的贵族,据《本草纲目》载:“竹米,通神明,轻身益气。”,传说竹米是凤凰的食物,古人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现代科学证明分析,竹米含十八种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能治疗肝病,是养胃护胃的良药。
小时候取干竹竹竿去钓鱼,在河边便能取到竹竿,竹竿头部直径不到两公分,长度却有六七米,学着大人的样子随意去掉竹尾,一节一节地从竹根数到竹尾最后一节,“有吃,冇吃,有吃,冇吃”,如数到尾部是冇吃,便重新砍一根,直到砍到那根尾端有吃那根为止,那也不是什么唯心学说,只是图个好兆头;曾经用了根有吃的渔竿,在东江湖边洪水中钓上一条斤多的鲶鱼,欢喜地感恩那竹竿带水财。
南方水乡的河床边,竹子用水照着它婀娜多姿的身影。还没有洋钉时,它为木工省去了很多工序,镶木板,嵌方料,非它莫属。南竹根据它的长度和柔软性架厂棚,打竹架,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技艺。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晋魏,纸末发明前大部分用竹签记载事物,罄竹难书能证明这一点;纸发明后,又用竹造纸,竹子为人类立下不朽功劳和卓越贡献。
最近和朋友去挖冬笋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在朋友的家附近,他属挖笋的行家,首先挖到一根特别的笋,是新竹长鞭的芽笋,只有大拇指大;在一根当旺的竹鞭上挖到一窝冬笋组织在开会,他毫不客气地一锅端,而且把竹鞭的两头砍断,把冬笋会议室都搬走了,数了数会议室的成员,足有十几位遭此劫难;那天除挖到几根开桠笋和黄泥笋后已是很晚,催他回家,他依然低头用锄头寻找笋,在地下那根冬笋向锄头报到时,他挖出了那根“收工笋”。
(谢谢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