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品牌设计国学与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 小赵先生的剑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0:05 被阅读52次

    何为匠人心?

    把一件无门槛的事,做出核心竞争力来。

    本文预计  3060 字,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我个人很痴迷一些中式的传统文化。

    因为这些在传统文艺、建筑、美食、音律等不同领域里的文化瑰宝,似乎都带着一种专注而笃定的大智慧。

    说起传统文化,总能让我想到一个最近很火的词,“工匠精神”。

    而这个词也被很多“擅长以情怀赚钱”的品牌借机概念消费。

    似乎这个带有“执念”的词汇,具备一种万能的附着价值。

    譬如耳熟能详的那些优秀产品,锤子手机、雕爷牛腩、小罐茶等等。

    任何产品似乎只要沾上“工匠精神”这几个字,就变得极有味道起来。

    而透过这些市场和营销行为,在讲求高效和可复制化模式的“速成时代”。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a

    一曲迎春 . 万般旧情

    致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中国传统文化

    ● ● ●

    前几天随手翻到一个相声剧,高晓攀的《梨之园》。

    这是一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大情怀作品,并不怎么好笑,却是近些年来给我感触很深的一段小品。

    故事从京剧、快板、京东大鼓三个垂暮的老师父开始延伸,通过“徒儿”高晓攀开始的抵触情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艺在当代的落寞与流失。

    作品的高潮源于京剧师父的一句话。

    “你看见了吗?我老了,可我这七十多年的能耐,不能带走了!今儿个,要说抹了我的脖子溅你小子一身血,但凡你能学会喽,我绝不含糊!”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背景同时响起赵季平老师早先为《大宅门》所作的曲子《迎春》,在文章的开头我也把这首好听的音乐分享给大家了。

    高晓攀经典相声剧《梨之园》

    所以赵季平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曲家,没有之一。

    每当我听到这首曲子时,脑子里总会翻涌出一些厚重的中式文化,它们传承在几千年的时空里,浓郁醉人,却又渐行渐远。

    曲子里似乎包容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它好似一艘不堪重负的巨艇,行驶在汹涌的历史潮流中。

    越来越多的人登上这艘时代巨艇,它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梦想和欲望。

    若要变得更大更快,就必须不断扔掉那所有会对速度有任何羁绊的东西,以及那些看上去老旧、沉重,甚至有些酸腐可笑的文化。

    就像《梨之园》里那些被人们日渐遗落的中国传统文艺,它们无一不带有一种水滴石穿的“工匠”精神。

    b

    一碗难忘的豆腐脑

    把最简单的东西 . 做出核心竞争力

    ● ● ●

    在我的故乡,有一种非常知名的美食“老豆腐”。

    这种简单质朴的小食,非常普遍地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作为看上去极为普通的一种食品,却颇有渊源。

    小时候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旁边,有一家招牌为“老吴快餐”的早餐店,说起来那家小吃店极为简陋,一个约为三五十平的小店,店里固定的就是三个人。

    就这么一家小店,却算得上门庭若市,当时我跟小伙伴们几乎每天都去吃早餐。

    印象中,每次盛豆腐加调料的都是一个六十上下的老人,他经常穿着一条透着油光的粗布围裙,早晨人们排着队来端老豆腐,老人几乎从不抬头,每一碗盛好装调料的时候,只轻声问一句,吃辣吗?

    老豆腐装好后,人们需自己去店里另一个人那里拿馒头、茶叶蛋等辅助食材,饭钱从来都是吃完以后给,且老板从不算账,客人只需要按照自己所拿的食材结算,饭后的豆浆是免费的,这却需要自己去盛。

    这家店至少有二十年的时间了,即便现在,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约着朋友去吃一次,似乎成了一种归乡的“仪式感”,也算几十年如一日。

    在我们那个地方,老豆腐店铺开的星罗棋布,但味道最好的当属老吴快餐,且别无分店。

    据老家人说,老吴家的老豆腐,从点豆腐到研制配料,工序极为繁琐精细,点豆腐的温度、配料的克数,都需要老板亲自把握,一切做法都与别家与众不同。

    我想这大概就算得上“工匠精神”,不同于那些讲求快速复制圈钱的餐饮商业模式,这家店似乎每一碗豆腐都倾注了匠人的专注与心血。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从这碗老豆腐里似乎看到了答案

    把一件无门槛的事,做出核心竞争力来。

    c

    《 30天设计高手速成班 》

    设计行业的伪繁荣

    ● ● ●

    前几天虎课网的亨特找到我,要我写的几篇文章的教程授权,借此我浏览了一下网上一些关于设计的课件与教程。

    我发现很多设计网站上,标着类似于“30天速成PS设计高手”这样的课件,并且大多销量惊人。

    想起之前一个做设计培训的同行,他就是做类似于前面说的软件速成班,且全部是网络授课,一期上百个学员,因此收入颇丰。

    他的理念是,这年头做设计,累死累活做几个项目,还不如开个设计速成班来的快,反正全是模板套路,来回就那些知识,讲完收钱,比甲方好伺候多了。

    这时候回忆起我们之前学设计的道路之艰辛,从中学开始学素描、水粉、速写这些手绘功底,再到背着画板赶着火车满世界去艺考。

    到了大学开始学点线面构成、色彩、设计史这些理论,再到PS、AI、CDR这些软件功底,最后再加上几年的职场实战,算下来总也要有十来年的功夫才算成手。

    我们用十年才能初窥门径的事情,人家用三十天就能搞定上岗,无奈之余又心生寒意。

    难道人多就代表一个行业是繁荣的吗?

    设计行业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每一年有大批的速成班学生拥入职场,所以市场中注定有一部分客户是被拿来练手的群体。

    所以那些自夸用低价做设计的,倒也不必沾沾自喜,因为很有可能你被新手拿来做实验了。

    d

    戒躁

    承匠心以扶其志 . 汇万象而助其形

    ● ● ●

    我为方舟设计最早拟定的执行价值观是“匠心永恒”。

    后来因为这个概念市场上太过普遍,我直接将其定义成两个字,“戒躁”。

    原因是那么多产品都在讲“工匠精神”,唯独我们这个靠创作力而存在的行业,却鲜少对外提起过这个概念。

    所以“戒躁”这个概念,应该是讲给我们自己听的,在躁动的时代和环境里,每一个方案执行,都需要尽可能地戒掉任何速成的躁动想法,倾注心神。

    为了更清晰地诠释“戒躁”这个概念,我还单独为它配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承匠心以扶其志”,下联是“汇万象而助其形”,横批“设计兴国”。

    后来“设计兴国”这个概念我鲜少在人前提出,原因是很多人都会觉得酸腐可笑,甚至不切实际,一个毫不起眼的设计公司,竟然也敢提出“兴国”这个概念,我也因此受了不少嘲笑。

    然而经历了这些年的坚持,我却对这些从未对外说出来的概念越发笃定。

    我相信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的时代,一定是中国五千万中小企业的时代,一定是设计重心化的时代,一定是创意产业飞速蓬勃的时代。

    所以“设计兴国”不应该只是我们自己的愿景,而是全国所有优秀设计人的愿景,一个行业的振兴,从拥有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开始。

    ● ● ●

    上周我的朋友阿木跟我说起要在深圳做一个新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名字叫不想上班广告公司。

    这个看上去很随性的名字,背后蕴含了很多原生的初心,本质上就是想做一些可以不被甲方阉割的事情,去影响更多有趣的人。

    这也让我想起此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的一段话,大意是中国目前的创意外包合作模式存在很大问题。

    一般现状就是甲方付了钱,我们埋头苦干,方案出来甲方刀砍斧劈,一群人指点江山,乙方谨小慎微一改再改,最后甲方心满意足,花了钱买了一堆垃圾扬长而去。

    这导致了三个很关键的问题,创意人花了精力没卖出好价钱,甲方花了预算没买到好创意,消费者花了钱没买到好产品。

    所以我决定打开合作象限,去除甲方,开启造物计划,目前的造物计划因为受限于我个人的精力,所以一年只有一个名额。

    那个我一直在寻找的人,希望我们能因此而结缘。

    方舟设计品牌形象孵化器

    小赵先生

    承匠心以扶其志 . 汇万象而助其行

    方舟设计

    微信公众号 : fangzhoudao

    新浪微博:

    @方舟设计品牌形象孵化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x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