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的生活
历经繁华后的沉静
历经繁华后的沉静
下午六点五十出门,在小区门口打车赶往火车站,取票,昨晚预订的K680,一趟不算短的行程。进站,找座位坐下侯车,继续写昨天的文章,想把十四日早晨告别仪式写完。
刚写了几分钟,旁边来了一个男孩,戴眼镜,穿破洞牛仔裤,拉着一个大旅行箱。他坐在一排四座侯车座椅的左端,我坐在右端。坐下后他跷起二郎腿,一只胳膊搭在旅行箱上,一边看手机,一边抖腿。随着他的抖腿动作,屁股下的座椅也急剧颤抖,急速的那种,没有明显节奏。我的双腿也随着座椅的颤抖而颤动,书写被迫中断,十分讨厌。不仅打扰了我的思路,也让我很难受。很想提醒他一下,但我还是忍住了。这是一个很讲“自由和个性的时代”,虽然我被妨碍被干扰到,但我无权干涉他的“自由和个性”,更无力干涉,只能沉默。
我看了一下列车时刻,还有半个小时,稳定心神,继续聚焦,思绪重回告别仪式。颤抖仍在继续,但我的定力也越来越强,继续写下去。这样的经历有很多次了,同坐一排座位,旁若无人的抖腿,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语音聊天,高声通话,声音外放播视频,播放歌曲等等,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现代性习惯,也是一种体现存在感的行为方式,关乎人的基本素养,又似乎无关。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一切现象都充分证明了一些现代人时刻刷存在感而内心空虚无聊浮躁不堪的心理,也是一个人基夲素养水准的真实反映。
当广播提醒检票时,我又写了三百字左右。接着就是寻找检票口,排队检票,上站台,上车,找到座位坐下。泡了杯茶,列车再次启程,向东南驰去。给家人发了短信,躺在硬卧上继续书写。
不久,我的书写再次被迫中断。这次是一个女孩,她坐在5号铺对面过道里的座椅上,背朝着我,下方有个插座,手机在充电,正在与朋友微信语音聊天。声音虽不是太大,但我确信在十米之内皆可清晰听到。我无意听别人聊天,但我还是被迫听到了好几条重要信息。这个女孩要在天水站下车,去学校取一些东西,然后再启程上西安,去单位上班。基本判断为大学实习期学生,或为刚毕业签到了西安的单位要去上班。
语音聊天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我的书写也时断时续,还好,在她未聊完时,我写完了我的文章并检查了上传好,等待第二天发布。我喝了几口茶,从背包里取出川端康成的《雪国》读了起来。我很快进入到故事里,进入到与车厢里正好相反的冬雪环境。小说开篇讲的故事并不很吸引人,但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腻,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描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当我再次抬起头时,车窗外一片漆黑,车厢里的灯还亮着。已经没有人聊天了,本就空着很多卧铺的车厢里更安静了。我不知道那女孩是什么时候结束聊天的,但那个充电插座还被她用着。我手机的电量基本充足,不用急于充电,也不想去再远点的地方充。快十点半了,再读一阵书也该休息了。这个念头还在持续时,灯熄了。
这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与往日的许多经历类似,不同的是,我不再纠结于行程中的喧嚣,也不再有那么多的好奇,我只做我自己的事,我喜欢我现在有一颗沉静平稳的心。也许,这就是人在渐入老年的过程中,历经众多繁华后越来越喜欢取悦自己的表现吧。
2019年06月15日
黑白之间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6191/c8fd47aee5ba6ae3.jpg)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