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手间听到两个女生对话。
小朱是其中一个应届毕业生,在销售岗,底薪3000。
平常不去见客户的时候,在办公室被老板娘黑着脸嫌弃。出去见客户吧,绕了大半个深圳,车费不报销,提成都不够一天的开销。
“这个月,只发了2000,但是我特别想给我妈打笔钱”。
另外一个销售狠狠地拍了她的肩膀,试图断了她的念头:“都自顾不暇了,你还是省省吧”。
特别理解那一瞬间,小朱眼神黯淡,只能一声叹息的无奈。
刚毕业那会,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父母给予期望的,也是对自己心存幻想的。
那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在没毕业之前,你可以受之无愧地接受家里的任何馈赠,但是毕业后,你再开口找家里要钱,就成了堵在心口的难言之隐。
甚至特别懂事的孩子,不给家里寄个千把块钱,还会愧疚,陷入自我怀疑。
有一段时间,我也特别爱打肿脸充胖子,告诉爸妈我过得特别好,逢年过节,就给他们包两个大红包。
直到有一天,有个上司数落公司一个同事说:“不要年纪轻轻的就掏空自己,去给父母这些他们暂时还不需要的钱。拿这些钱去投资自己,然后将来回报他们更多,不好吗?”
这段话算是让当下的我卸下了所有负担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再给家里打钱,而是报培训班,经营自己的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开销,比如乱买衣服之类的。
有的时候乱花钱了,看到自己的父母买菜了把塑料袋都攒着,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大手大脚。
但大多时候还没来得及细想,就成为了过往云烟了。去年,我爸生病住院,我又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以前我一直觉得,小孩和大人的临界点是有没有结婚,只要没有结婚,你就可以躲在象牙塔里扮嫩、找依靠。
其实不然,当我迈入25岁大关的时候,我隐约发现父母对我开始有所依赖了,他们开始跟你商量要不要买保险、住院要住多久......
尤其是我妈轻瞄淡写地说,今年装修房子,你也赞助几千块吧,那时候我才真正觉得,他们真正到了需要我的年纪。
所以我开始控制自己的支出,每个月给我爸发生活费。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我爸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没有任何收入的一年里,他自己从来都没有主动开口找我要过钱。
我刚开始转账给他的时候,他还会特别生气,说你给我钱干嘛,然后凌晨2、3点一声不坑的点了收款。
后来又开始旁敲侧击地暗示我,有的时候是要维修手机,有的时候是说在外面吃饭,然后我给他打钱了,还得编一大段微信安慰,让他不要把钱的事放在心上,他才会缓缓的点开。
前天工作了一天的我,绞尽脑汁地回复完我爸后,突然开始嚎啕大哭,为长大的自己,为精疲力尽也要扮演一个成年人的自己。
哈哈,终究我也成为了一个不动声色,就能自己扛下所有的人了。
那时阿发安慰我说:“当你的父母向你开口的时候,他可能犹豫了一个星期,也可能一夜没睡,他一定心怀歉意,想开口,又开不了口。”
深以为然,能在能力范围内帮到他们,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由的吧。
所以回到“毕业后,该不该给父母打钱”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有两个。
为什么刚毕业那会不建议你给父母打钱,因为他们也知道那时候的你举步维艰,不忍拆穿,所以收你500,又偷偷地塞回了1000。
为什么又建议你在父母需要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打钱,因为成长就是,力所能及的爱,小时候他们能给我们,我们长大了也能给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