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主旋律
白居易《琵琶行》中最动人的一句: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也许只有在夜深,无意间,才会梦少年事吧?最低温度地想念过那些往事,在低眉回转的瞬间。
往事是风吗?低低吹过,似长笛,吹得好远。以为远去了,一转身,那声音又飘过来,很凄楚,很动人。种种世间往事,以为忘或不忘,都让风吹起了很远。追啊追,追上了。抓了一把,打开一看,空空如也。所有的,所有的往事,不过如此。
阔别了整整三十余年,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走在悠长的回廊,看青青的石板垒起故事,看苍绿的藤蔓爬过墙角,看高高的屋檐讲述传说,看流年似水匆匆而过。感觉每一片苔藓都写满诗意,每一块青砖都缠着曾经,轻触一扇扇古老的门窗,思绪万千,不知道如烟往事,锁住过多少少年学子的寂寥惆怅,也不知道古老长巷,有多少故事曾纷纷上演?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楼阁,雕梁画栋,桨声灯影里,那充满童音的朗朗读书声,母校给我的,永远是魂萦梦牵。此去经年,浮生若梦,多少流年暗换,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那青灰色的瓦片、起伏的屋脊,那飞翘的檐角,雕花门窗,无不是温暖的回忆。
行走在古风含蓄的校园,举手投足,都能感受到云淡风轻,低眉垂首,亦会有感动在心头。门前的鉴湖水,静静的流淌。那一棵歪脖子老樟树,依旧苍翠繁茂。故乡,依旧风情万种,是老去的时光在生命的皱褶里遗落下来的。而母校,便是故乡的魂。它似一叶小舟,永远漂泊在我们心里,即使我们走得再遥远,也能找到心的归途。
微微的遐思里,往事随雨点穿尘而来,密集而下,剪不断,理还乱。
春暧花开,桃红柳绿。春天,集大自然的万千宠爱于一身,注定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季节。少年的我,每每放学后,喜欢悠然地穿行在村子后的田间小路上回家。那一路的风景,似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那一畦畦碧绿的麦苗,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成片成片的紫云英,河岸边,一垄垄正在开花结荚的蚕豆上,粉蝶飞,蜜蜂舞……,总是让年少的我欣喜万分。
身处水乡,从小就学会了划船戏水。那清清凉凉的河水啊,总是忍不住想要亲近它。每每与同伴,划着小船淌洋在河水里,或摸鱼虾,或拣螺蛳河蚌,或采岸边的丝瓜葫芦,总是忍不住把脚伸进河水里,让那清凉的河水漫过小脚,漫上心头,润泽儿时五彩的梦想,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馨香无比。在那咿咿呀呀的划桨声中,划过了儿时,划过了少年,而那些美好的回忆,也随之定格在记忆深处。
每到春末夏初,门前清澈的河流便丰盈起来。盼望星期天,盼望假期。丢下书包,找一把铲子,前院后院,屋旁树下,翻土找蚯蚓,小的蚯蚓直接穿在细铁丝弯成的钩子上下河,粗大的放草木灰里蒙了,然后用线绑上吊在高梁杆上下河,那些一个个漂着的浮子,就是一个又一个希望。最喜欢趴在树荫下的河岸上,看清浅的河水下爬过的蟹虾,看悠闲游荡的小鱼儿。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好能干,一个上午,就能捞回满满一碗虾,或清水煮,或放干菜烧汤,总之都是那么的鲜美无比。如今想起来,还是满嘴的鲜味,满心的欢喜。
时常,沉醉在江南的春景里,看江花红胜火,看春水绿如蓝,常常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最喜烟雨蒙蒙的日子,漫步湖边青石小路,让携带水气的风拂在脸上,别样的清新。那些着了新绿的柳丝,舒卷飘忽,仿佛那烟笼十里的不是柳丝,而是一帘又一帘密密麻麻,欲说还休的心事。少年的我,又是极爱雨的。喜欢听雨滴敲打在屋顶上发出旋律一样优美的声音。喜欢雨水顺着瓦槽从屋檐流下,那时断时连,似珠帘,一串串,晶晶亮。喜欢看雨丝缠缠绵绵,在天与地之间织起一张如梦似幻的雨网。
到了盛夏时节,记不清到底有多热,只清晰地记得,每天傍晚用水把玉妈妈家的楼梯和地板擦洗得干干净净,光着脚丫站在楼板上,丝丝清凉,我们堂姐妹三个,时常借宿在她家。只清晰地记得,那一张竹榻床与竹席,已被摩擦得十分光滑,躺在上面凉爽怡人。只清晰地记得,每天傍晚,门前院子里燃起的烟堆里,氤氲着淡淡的艾草香。只清晰地记得,我们一起数过星星,一起听《山海经》的故事,一起享用清清凉凉的绿豆汤。只清晰地记得,我们一起在阵阵的蛙鸣声中安然入睡,一起在稻花香里慢慢长大。那些清苦的日子里,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只有手中的扇子不疾不徐地摇动,小小的蒲扇不知道摇落过多少清纯而美丽的时光。
……
经历有多美,记忆就有多深。旧日的味道,是经年不散的味道,有艾草的清香,有油菜花的芬芳。有露天电影的欢畅,有煤油灯下读书的感动。有河水里畅游的凉爽,有秋天里金黄的喜悦。……

那妙不可言的情趣,是时光带不走的温柔。
每每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面对越来越高的楼房,享受越来越丰盛的美食,坐拥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我们却备感孤寂,除了空空的行囊,真正属于我们的,却少之又少。向往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放下沉重、疲惫与压抑。向往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忘掉苦痛、烦恼与忧伤。向往一个地方,能够把平凡与平淡,演绎成温馨、浪漫而富有情调。庭前品茶,花间醉酒,闲时弹琴,著书泼墨,而这样美好的生活,唯梦里故乡才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