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先生的文字
——读梁实秋的《文人有行》
第一次知道梁翁,是很久前,从他的文字开始的,曾经有幸读过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再读朱胜豪先生的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的时候,感觉两者之间,不分伯仲,都是在保证原作神韵的基础上翻译的。
于是世人知道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浪漫的爱情,故事也因此,得以盛传至今。
文人是有定义的,张修林就这样写过:“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我们博客里,也有诸多的文人,但是也有许多自喻为文人的“伪文人”。行,当然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了。
2019年5月7日,我之所以记录这一个日子,是因为我在这一天又一次读了梁翁的《文人有行》。
文字记录了历史,也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痕迹,让人读懂了灵魂。
梁翁的著作和翻译的作品,都是以人性作为文学的核心与唯一标准,梁翁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关键的概念。“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他把人性分成二元,一元是人性情感,一元是人的理性。文人还要保持自己的自由、独立的人格。每一个文人对文字都有敬畏之心,他提倡文学的节制与理性,用理性和节制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一种标准。
文人的要素,首先当是树起一人真正的人,有德行的人,再是对文学的热爱。
我喜欢文字,喜欢那些感人婉约、富于哲理的文字。读一段令人心仪的文字,其实就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如果从中可以明白一个曾经令自己困惑的道理,那才是最大的收获。
文如其人,一点也不为过,一个语无伦次的人,平时行文、行事,何来逻辑可言,勉强读完,精神不分裂就奇怪了。而,行文间的“德行”,更是一面镜子,在文字里,人是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人群,那,就要看自己对文字和人群的定位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充其量不过一个文学爱好者,千万不要用文字作践自己,还亵渎了文字。
在文字世界里,读人就从读文字开始的。注意,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不要华丽的辞藻,贵在真实,留一个阳光的形象才是。
读完梁翁的文字,我们平时说话、写文字是不是应该体现一点自己的底蕴和修养啊!“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