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
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够区分“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的因素,就是他们是否具有广泛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
我们常常会提到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爱。我们是希望别人无条件来爱我们,还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爱我们,又或者我们认为爱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认为爱只有一种简单的感觉,一种情绪或是不需要缘由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没有理性的基础,爱是无法延续的,就好像只有愉悦的情绪不足以带来幸福一样。只靠强烈的感觉,是无法让爱永恒的。
如果可以找到爱的理由,如果是有条件地去爱,那么无条件的爱是否还存在呢?或者说,无条件的爱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以上问题的答案全都取决于我们所爱的是不是这个人真正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指的是我们最深最真的特性,也就是我们的个性。它包含我们的生活原则,但这些原则未必与我们平时所宣称的一致。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核心价值,所以唯一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个性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个性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来判断。
研究表明,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无条件的爱所带来的力量,等同于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幸福圈”。若身在其中,我们就能有勇于追求有意义且快乐的事情。无论最终是否富有或成功,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有时,即使深信跟适合的人在一起可以获得幸福、长久相爱,人们也可能会变得不开心,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伴侣、孩子或是家庭的责任感。他们错误地相信“牺牲是一种美德”,但他们忽略了一个要点,那就是: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维持亲密关系的话,迟早会感觉挫败与不幸福。要知道,对方需要你为他付出时,无论金钱、时间还是感情,这都不是一种牺牲;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会感觉到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
施纳屈指出培养真正亲密关系的方法,就是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是保持爱情和热情的必要条件。
导致亲密关系破裂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误认为找寻合适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而,一个美满姻缘的第一要素以及最有挑战性的事,并不是找到那个所谓“合适的人”(我并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适合你的人),而是一段你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
我们通过了解和被了解来经营与伴侣的亲密关系。通过对彼此的了解,来加深两人的亲密关系,即做一些对他或对两人都有意义并且快乐的事。这样的爱的旅程会让我们坚定信心,并创造出充满爱的幸福空间。
第9章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康德告诉我们,如果想使自己的行为有道德价值,必须出于责任感。有些哲学和宗教相信牺牲是道德价值的来源。
世俗的眼光所看不到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在利他或利己上作出选择,它们是可以共存的。事实上,就像哲学家爱默生所解释的那样:“人生最棒的补偿,就是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顾自己的情况下衷心地去帮助他人。”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
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然而,这并不能解释为我们应该为了别人而活。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的幸福打算,慢慢地,我们会伤害自己,连带着也会伤害我们那颗乐于助人的心。一个不开心的人,不太可能会善待别人,由此所带来的则是更多的不快乐。
幸福不是牺牲,也不是在现实和未来中二选一。它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快乐,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地为他人奉献——它是所有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要素,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第10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
具备意义和快乐的行为,就像暗室里的蜡烛,只需要一根就可以点亮整个屋子。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作者将这些虽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作“幸福催化剂”。
谢尔登和琳达·豪斯·马克的研究指出,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从事对自身有意义的事情)也会影响到其他没有直接关联的生活领域:“那些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内在价值和兴趣目标的人,更富有效率和弹性,并且会更有创意地把这些优势覆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他们的信心、热情、充实感的确是会传染的。
“幸福催化剂”可以启发并且推动我们,还可以帮助我们渡过困难的转变期。因为即使我们已经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改掉旧习惯也是很困难的。从小事情着手比大幅度改变的阻力要小得多,无论是对当事人或是他的家庭、同事、身边的朋友而言。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完成一项令人愉悦的任务才是最好的休息。“幸福催化剂”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幸福之外,还有更旺盛的精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