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棣不信金丹(本纪第七·成祖三)
有个瓯宁(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西部)人进献金丹。朱棣说:“这是个妖人。让他自己吃掉金丹,毁禁掉他写的方术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1062/04c5bae6e5f53fbf.jpg)
朱棣对这些神仙方术难得地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但又保持了不小的宽容,只是让他自己吃掉金丹,又毁去他的方术书,没有施加其他惩罚。后世某些明朝皇帝爱吃丹、炼丹的,不会汗颜么?
二、有过不罚(本纪第七·成祖三)
永乐十年正月,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员一千五百余人各自陈说民生疾苦之事,隐瞒不报的治罪,说的有不准确的不予处罚。过了几天,朝廷赈平阳(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饥荒,抓捕处理了布政使(相当于分管民政的副省长)和当地没有上报灾情的郡县官员。六月又传圣谕给户部,凡是郡县有关部门及朝廷巡察组官员看到人民疾苦却不上报的,全部抓起来处理。但在永乐十六年七月,朱棣却只是发文斥责陕西省有关部门:“听说你们的辖区农民累年失收,导致人民流浪逃荒饿死不少,有关部门却坐视不管,不知赈灾抚恤,又不把情况上报朝廷,你们知道错在哪儿吗?马上开仓救灾。”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1062/e151329bfd6677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1062/0790c7e872fdb67a.jpg)
之前平阳一个县有灾情,抓了个厅级干部布政使和处理了一批当地郡县官员。还专门出圣谕告诉户部,要严肃处理这类官员。然而过了几年陕西省大面积受灾,饿死不少人,朱棣却只是搞了个通报批评。古代不是依法治国,官员罪责大小、治罪与否都是皇帝说了算。像封建王朝这样的吏治方式,普通百姓得有多苦难呢?
三、朱高炽的仁与谋(本纪第八·仁宗)
永乐二年二月,朱棣把朱高炽召到南京,立他为皇太子。(略)而朱高煦、朱高燧和他们的党羽每天都找各种机会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坏话。有人问朱高炽:“你知道有人打你小报告吗?”朱高炽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尽我作为一个儿子的责任和义务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1062/dcc00dec91c1c635.jpg)
永乐十年,朱棣北征回来,以朱高炽遣使迎驾太迟,而且呈给朱棣的奏章文辞不当,朱棣把太子宫官员黄淮等全部抓进监狱。永乐十五年,朱高煦因为犯罪被流放乐安。第二年,黄俨等又进谗言说朱高炽擅自赦免罪人,还有太子宫有很多人犯罪被处死。侍郎胡滢奉朱棣命令调查此事,胡滢上密疏陈述朱高炽敬君孝顺为人处事郑重等七件事告知朱棣,朱棣对朱高炽的不满和猜疑才消除了。后来黄俨等人阴谋立朱高燧为皇帝,此事被发觉后黄俨等人全部被处死,而朱高燧因为朱高炽的极力辩护解救而免死,自此以后朱高炽的太子位置稳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1062/12040d317a5b8a50.jpg)
朱高炽性格文儒,和朱棣这种马上取天下的武将性格完全不一样,只是因为身为嫡长子而被立为太子,其实朱棣并不太欣赏、认同他(对他的信任是足够的)。理由是朱棣多次北征都把后方放心地交给朱高炽,所有施政都交付给他,且黄俨等人多次进谗言,朱棣虽起疑心,但还是派心腹官员调查,但凡朱棣对朱高炽的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可能就直接下令换太子了。
黄俨等人进谗不成,朱高燧终于忍不住阴谋篡位,结果被发现后全团灭了。考验人性的时刻也到了:朱高炽虽然差点被朱高燧害死,但朱高燧现在事发落难了,他并没有落井下石报仇,而是极力解救,说明朱高炽的确是个品德高尚、心念兄弟感情的人,这是他的仁的体现。客观上说,朱棣其实并不是真想杀儿子。朱高炽对朱棣的心思非常了解,并且从道义上看朱高炽也是为了避免朱棣父子相残的悲剧;朱高炽的解救行为也为自己的形象重重加分了。所以自此之后他的太子地位稳固了。
而朱高燧是否会感激朱高炽,就只有天知道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