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昆仑上了一节文言文,是按照我自己对于句读训诂义理走的,可是很失败,说实在话,上完课,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同样的课在海螺也上过,短文两篇,挑战单也是这样的思路,后面有三个问题,因为海螺的孩子句读,和训诂没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课堂很顺利就走到了后面,讨论三个问题。这是写景散文,自然会涉及到情景关系的问题,而情景关系在古典文论中是个大问题。最好的表述要算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好的的景物描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最后,也涉及到了这些,学生讨论的也还可以。
可是,同样的方法用到昆仑孩子的身上就出问题了。其实,现在想想当时设计的海螺的挑战单可能也是有问题的,只是没有及时发现而已。通过这节课,我对学校的文化和教育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校长强调存在关系在前,然后才是认知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学校有种家的感觉,甚至比在家里感觉还好,他愿意上学,愿意在学校呆,那么,我们能做什么,要怎么做?首先,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我想我们都不能让学生有紧张感。应该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度过的。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慢慢改变,要有点耐心。把时间拉长了来评价孩子。尽可能把课准备充分。设计的适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心里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知道他们当下的认识水平,我现在发现我那张挑战单没有测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说,我没有从挑战中看出孩子们当下的水平。
此外,课程的设置也有问题。要遵循浪漫精确综合的认知规律。每一节课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来套自己。具体到这节课就是
浪漫的部分没有,精确的部分也没有精确起来,具体到综合的部分因为操作原因也没有了。课堂的预设没有问题,设计的问题应该也没有问题,应该是操作层面出了问题。就是说挑战单出来以后,我应该及时调整一下课堂的程序,应该先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在进一步疏通理解文章,并顺便句读训诂。这样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狼的形象和屠户的形象的讨论作为这节课申辩式思维的提升点,最后寓意简单的提一下,给孩子们一个朝向就行。
然而,说是这样说,我觉得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管是了解学生还是理解这个螺旋式的教育学原理——浪漫,精确,综合。都需要时间,也需要实践。这是一场漫长的路,我可能需要更多的课堂实践来来纠正我的课堂设计,训练我的课堂的对话。这就是我对于这节课教研课的思考。其实,我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考虑考试的一些因素,只是觉得作为文言文孩子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文言知识点,课堂上也只是想训练下孩子们审题的能力和做作业认真的态度,可能是我这个过程操作的不好,让大家误解。包括出示挑战单,我也想是让好的孩子起到引领的作用,可能是操作的问题,说的一些话让大家误解。这个我还要再考虑,再斟酌。在课上,孩子们读了那个说明之后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开始更改句读,而我没有及时的反馈这个好的情况,然后,等大家都改了以后,直接齐读去了标点的文章,然后用问题直接带入。这个课堂的随机应变力还是不够,而是按照课堂的原计划进行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上位的概念还要再的进一步领会儿,以后还要继续听王校对于的《思维与语言》的解读。要尽可能多一些思想史,文化史,甚至一些哲学的书籍,这样的话,对于下位的文本的解读可能在定位上会更准,把握的更好。
周五在海螺上了一节晨诵,上完之后和亚军老师和俊美老师都有交流,觉得还是要按照课程逻辑继续走下去。前路漫漫修远,修炼还要继续。
这就是我本周的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