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很珍贵的,可善良没有长出牙齿,那就是软弱。”——柏邦妮
1.
我想先从一则新闻说起。
近日,河南一位李女士突然发现,自己7岁的女儿多多的眼睛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小纸片。一问才知道,女儿在学校里总是被三个小男生欺负——其中两个负责把她按住,另一个则往她的眼睛里塞纸片......
经医生监测,多多视力严重下降,是否还会有其他后遗症,尚未可知。
媒体曝光后,校长给予的第一回应竟是:“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正常打闹罢了。”
在舆论的迫压下,该校长和相关的班主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写检查并全市通报)。
没错,这是典型的“校园霸凌”事件。
“校园霸凌”最让人愤怒的,一是指责受害者,二是包庇施暴者。无论是“班主任”或是“校长”,他们本应承担一个“调停者”的身份,却因为种种原因,丢失了自己的本分。
除了愤怒,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当你有了孩子,假设他遭受了“校园霸凌”,可学校里的老师们不管不顾,你应该怎么办?
2.
带着这个疑问,我咨询了几个奶爸朋友,他们给的回答都是出奇的一致:
“谁敢揍我的孩子?让他揍回去,我给他撑腰!”
我挠挠头问其中一个:“这样做确实很刚......可,你们不怕孩子还手没轻没重嘛?而且,你打我,我打你,冤冤相报何时了呀。”
他打断我说,“西门,一看你就是没有带过娃的。当孩子受欺负了,你的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想着这些大道理,而是......‘TMD,老子咽不下这口气!’”
看着他“咬牙切齿”的样子,我一阵大笑,随即陷入了沉默。
因为我忆起了自己小学的“悲惨遭遇”。
那时候班里有个叫做大昂的同学,是班里的“班霸”,而又瘦又小的我,自然就成了那个被他“练手”的对象。
一开始,我身上只有一些小淤青,我还可以和家人撒谎说“摔的”,可后来随着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地方越多,我妈就开始怀疑了。
“说,你是不是出去跟人打架了。”
“是的......但不是我挑起的。”我弱弱地回答。
“那么,”我妈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试着反击。因为有些坏孩子,他只敢挑软柿子捏。”
虽然我已经对当时我妈说的话记不太清楚了,但她坚定的眼神,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去学校的第二天,我毫无悬念的又被大昂打了,然而这一次,我不再选择隐忍,而是揪住他的衣服,死拉硬拽。
事情的结果是,我和大昂都被班主任狠狠教训了一顿。并且在那天之后,我俩成为了小学最好的朋友。
小学毕业时候,我问大昂,假如我当时没有选择反击,他会继续欺负我下去吗?
看着他不置可否的模样,我长舒了一口气。
很多家长在开导自家被欺负孩子的时候,总是陷入到一种自我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家孩子受气,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深怕孩子反戈一击惹出了麻烦。
正是在家长这种纠结的态度下,许多小孩们陷入了迷茫和无助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3.
为什么大雄一直被胖虎欺负?除了他自身的软弱胆小的原因外,也和他父母的置若罔闻有关。
我当然相信,无论是受害者本身,还是他们的家长,因为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所以宁愿隐忍,也不愿惹上事端。
可,正如作家柏邦妮所言:“善良是很珍贵的,可善良没有长出牙齿,那就是软弱。”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应该完全由小孩子来解决,大人不应该掺和。”
这话的逻辑不能说多么错,但它混淆了一个概念——“掺和”也许没必要,可难道连适当的“引导”也没必要的吗?
我觉得,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反问孩子:“他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还挨揍?”的家长,能够旗帜鲜明说出:“谁敢揍我的孩子?让他揍回去,我给他撑腰!”的人,更值得我们推崇。
这句话也许乍一看有点“以暴制暴”的味道,但其实它透露出的含义是相当正能量的——“孩子,别怕,爸妈永远站在你这边!”
相信我,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会如同吃下一颗定心丸般的安心。
当然,这句话如果能再加上前半句的话,会加妥当,那就是:“你不能是首先挑事的那个人。”
因为你主动挑事的话,对方怎么报复你都是合情合理的。换言之,“你活该”。
可如果你分明什么事都没有做,无辜就被人给欺凌的话,孩子,我希望你立马反击。
正如《安德的游戏》里说的,打回去只是一种战术,目的是不再被欺负。
最后再说两句。
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礼貌,要宽容大度。
但却忘了教孩子,当别人侵犯他时,只有勇敢地反击,才能保护自己。
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个所谓的“坏孩子”,也不愿意看到他老老实实却遍体鳞伤!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我,毒鸡汤管够。商务合作请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