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疯
四月三十日,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每年的此时,早已温暖的穿上了薄薄的单衣,爱美的我们也早就裙摆飘飘成一副美丽的风景了。而今年整整一个四月,风风雨雨的总不能真正的暖和起来,那些收起来的厚衣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请出来。已到暮春,我就不信了,你个老天爷还得冷几天。
总是感叹光阴似箭,过去的时光即便再感叹,也终究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坦然面对每一个新的一天。只是,那岁月里点滴的感悟,却总是撞出记忆的大门,让人时不时的就想回首,叫人难忘。于是,那几个感怀的瞬间,便定格在了四月的风雨间,如一朵朵春天里的小花,开在灵魂的后花园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四月四三,我们如期回到老家为奶奶迁坟立碑。
祖坟被公家占用了,所有家族里仙逝的祖先都被统一安排在公墓,迁坟的费用由大队统一补偿。在我们回去之前,老叔已将绝大部分的前期工作做完了,只能我们回去后立碑封墓。
奶奶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去世的,好快呀,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年送别老人家的情景,不用刻意回想,依然历历在目,时而掩面缅怀。还好,奶奶会时不时的走进我的梦里,那怀念之情也会得到少许的慰藉。
很小的时候,母亲撇下我和弟弟另嫁他人,不久父亲也组建了新的家庭。一百个不放心的奶奶,非常坚决的把我们俩留在了身边,让父亲去遥远的工作地,先去过他自己的日子。就这样,在叔叔姑姑们的帮助下,一个旧时代的小脚老太太,把我和弟弟抚养成人,直到十四岁时,被父亲接走为止。
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尤其是在缺衣少吃的艰苦岁月,养大两个孩子,谈何容易啊。没有奶奶的精心呵护,哪有我们的现在,这天下第一情,怎么是一两句“感恩”所能回报的了的。如今,老人家留给家族的好品质,仍然温暖着家人,让我们成了相互帮助的团结的大家庭。
四号晚上,所有能来的家人都聚在了老叔家里。其他的叔叔姑姑都在外面发展,只有老叔留在老宅子(准确的说,已经是宅基地)为我们守候着故乡的温馨。
饭后家人围坐,听老叔诉说迁坟的事。据老叔说,打开旧坟的时候,所有当年放进去的东西都已经腐烂掉了,包括骨灰盒,早已了无踪迹。当然,那个当年奶奶爱不释手小收音机——那是我和弟弟给买的,填土的时候,我俩特意给放进去的,让它继续陪伴着老人家,也早就灰飞烟灭了。就连奶奶的骨灰都看不出来了了,只剩下一小撮跟黄土没有任何区别的粉沫。这出乎意料的场景,老叔惊讶,我也惊叹,果然是尘归尘土归土,来于何处,归于何处了。于是,老叔将那一捧宝贵的“骨灰”,连同周边的土,小心的归拢到一起,包上红布,装进新的骨灰盒,然后安放在公墓的“新家”中。
真的要感谢老叔,他在为老宋家的每一位后人尽心尽力着,为我们守候着一种家族的凝聚和关爱。迁坟的工程量是很大的,而且还要找明白人刻碑文,对于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叔老婶,真是谈何容易,再次道声感恩吧!
四号上午,几辆车直奔公墓,为奶奶的“新家”立新碑。忙活了一个上午,在一位同族老弟的帮助下,“新家”焕然一新,在贡品、鲜花的氛围中,奶奶的骨灰入土为安了。
完成了一切仪式后,跟那位帮忙的行家里手攀谈起来。这一聊才知道,我们是同一个太爷的子孙,我们的爷爷是亲兄弟,手足之情瞬间温暖了大家。血浓于水,相同的基因里,有着相通的祖先传承。于是话题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融洽,浓浓的亲情笼罩着宋氏后代的子孙们。
于是,我突发奇想——整理家谱,趁着很多老人还在,还能回忆一些祖宗的信息。太久远的当然记不起来了,那就能追溯到哪一代,就从那一代开始。
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他们信仰祖宗。信仰祖宗也是信仰,只要心中总有祖宗的位置,就不敢胡作非为,就有敬畏,就不敢忘乎所以,如果还有一颗要为祖宗争光,光宗耀祖的心,再把那心变成实际行动,哈哈,岂不是真的要“光宗耀祖”了么!
春花烂漫,轮回流转,在这无常变化的世间,还是要留下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一个家族的优良传统:如何做人、如何为家国奉献……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一种人类情怀,也是子孙后代得到的最精彩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