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完了,今天做个小结。
我的计划是,读每本书之前先对这本书的背景做些了解,然后开始读,例如每天读20页,整本书读完之后再做一次小结,这本书才算真正的读完。
今年读的第一本书,用时21天,比我原本计划的一个月少用了一个多周,目前来看有条不紊,关键是我观察自己的内心,没有那种生硬的逼迫自己去做这件事的感觉,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大概意思就是如何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下面有很多人回答,基本都是建议先从兴趣入手,例如喜欢看漫画,那就先从看漫画书开始。
理论上貌似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也给出了我的建议:每天读书一小时,最好是固定的时间,把读书之后的感悟或者感想写出来,大约100字左右,然后通过微信发给好朋友或者亲人,得到他们的反馈。
后面我还加了一句: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你也可以加我的微信,但是我有时候可能不会马上回你。
后面这句我也是有私心的,就是想要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扩展高大上一些的交际圈。
我给的建议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你的读书感悟发给一个人之后,这个人给你的反馈是能够鼓励你的,鼓励不是简单的鼓励,不是只回一句“加油”就行了,而是也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反馈的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这个方法其实很微妙,有输入,有输出,有反馈,这是一个链条。
我目前正在做的只有输入和输出,我还没找到能够帮助我给予我反馈的人,所以这个环节我只能依靠自省。
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就后悔了,我算个毛啊?才读了20几天书就混充有经验,自己都没弄明白,还给别人建议。
这样想想,我就老实了,还是踏踏实实的看书写作吧,十年后我再回过头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网上又看到了不少写自律的文章,这里面我觉得写的最好的是一个90后,他比我大一岁,北漂了几年后去年在北京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但是他自己却不认同,他的观点就是被逼的,例如答应了学习写作的学员们第二天要出两门写作课,白天他忙其他的事情没时间,晚上半夜十一点为了做好这两门课一直忙到凌晨三点,这一切其实都是内心的驱动力,对学员负责。
就像我前几天引用的曾国藩的一句话: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其实逼着自己自律还是很痛苦的,前期可以这样做,后期可能就不好用了,最终还是需要达到由内而外的境界,就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做这件事,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优秀,仿佛都能感觉到自带光环一般。
这使我想起了老师的那句话:想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