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三十四章 私立公灭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三十四章 私立公灭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09:06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三十四章 私立公灭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什么是俗规廉贞,并由此产生的“民逞勇而吏不胜”的社会现象。我们在前文讲过四大社会谬论,祸国殃民,韩非子站在“学说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了无情批判。韩非子批完所谓的“大师之论”,又将目光转回到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基层农村乡镇中,对所谓的俗规廉贞进行了批判。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农耕文明已有几千年,以“村”为最小单位的行政组织直到现在依然是中国最基础的行政一级组织,而这种“村”级组织很多又以族群的形式存在,一个村就是一个族群,村民或多或少都是“亲戚”,村长就是族长,既是村长不是族长,一般情况下族长也是村民纷争的“审判长”,而族长审判的依据就是村规乡约。

    基于以上实事,可以说村规乡约就是基层农村的国家律法,很大程度上规范和约束着村民的行为。从这个角度讲,村规乡约对于君主治国理政就显得非常重要,韩非子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指出其危害性,尤其是这种村规乡约形成一套惯性思维和乡村伦理,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四大谬论,中心危害就是私论代替正统,乡约代替国法。韩非子重点批了“廉与贞”,“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辱,随仇者,贞也。”这是当时基层农村中对廉贞的定义:兄弟受到侵犯就一定帮他反击的人,被认为是正直;知心的朋友被侮辱就跟随着去报仇的人,被认为是忠贞。这样的思想现在依然在我们社会中盛行,所谓的兄弟“义气”代替了社会法规,这是典型的法盲与无知。韩非子认为如果让这种乡村版的“廉贞”思想代替了社会主流文化与国家正统思想那结果就是“民逞勇而吏不胜”,村民将无视国法,敢于逞勇犯禁,而官吏却无法制止。当国家的一级行政管理者无法行使权力与职能时,说明问题很严重,后果很可怕。

    韩非子说完“廉贞”,接着说“能贤”。在中国社会,民众最为敬佩的就是能人与贤人。韩非子所指的能贤是“不事力而衣食,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意思是:对于不从事耕作就有吃有穿的人,说他有本事;对于没有军功就获得官爵的人,说他有才能。这种思想就是在当下的农村也很盛行,随着大量农村青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市并获得了比种地还高的收入过上比农村更好的城市生活。当然,现在的中国是工业与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发展,但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还处在农耕文明时期,农业是国家的主业和根基,也是社会资源与财富的主要来源,军队施行耕战政策,国策就是重农抑商。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就不能出现“不事力而衣食、不战功而尊”的事情,更不能将这种事情上升到伦理,将之升华为“能贤”之说。

    如果“能贤”之说盛行,结果是“贤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意思是:这种本事和才能养成了,就会导致国家兵力衰弱、土地荒芜了。这是对国家根基的冲击,作为君主要决绝禁止,否则后果就是亡国。韩非子担忧的是“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意思是:君主赞赏这种本事和才能,却忘却兵弱地荒的祸害。结果谋私的行为就会得逞,而国家的利益就要落空。

    韩非子说得很明白,忽视国之根本的农业,而重视无实体的商业,结果就是国家资源与社会财富越来越少,最后导致兵弱地荒,那么拥有财富的人就会控制国家,而国家利益就会消亡,君主权威就会损失。这是韩非子不愿看到的,当然任何君主也不愿意有这样的结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之一,资本所有者永远不能控制国家政权,这也是中国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区别。

    【不事力而衣食,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

    不同时代,对“能贤”的定义不同,但核心原则就是要与时代要求一致,要有时代特征。农业时代,种地高产是能人,为国立功而尊是贤人。现在,只要通过努力,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守法创富就是能人。当然,任何时代,为国立功而尊者就是贤人,是我们不变的原则,这就是中国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三十四章 私立公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qj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