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宋朝时,在山东平原有一姓乔的人家,夫妻俩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乔陈燕,生的又黑又丑,鼻子豁了一块儿,还瘸着一条腿,眼看着年龄已经到二十五六岁了,却仍不见有人上门提亲;小女儿乔陈莺,还不到十六,却出落的沉鱼落雁一般美貌。
乔氏夫妻俩整天发愁,说都是一个爹娘,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也是因为如此,夫妻俩对这个大女儿甚为苛刻。
乔陈燕知道自己的相貌丑陋,平时家里的活全都包干了,挑水,洗衣服,做饭,也是任劳任怨。
赶巧了,同乡有一个姓穆的男子,时年已经四十多岁了,早些年亡了妻子,只因家里很穷,就没有再娶。
在跟朋友闲聊时,突然有人说起乔家大女儿,并嘲笑其丑陋。他却暗想,如今自己已这么大年龄了,却还没有后人,就自家这样的境况,若能娶回乔陈燕,也算是福分,便私下托媒婆,前去提亲。
乔氏夫妻闻讯大喜过望,这总算是有人要他们的这个大女儿了,便不顾彩礼微薄,主意将乔陈燕嫁给了这个姓穆的。
三年后,乔陈燕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瑞生。谁知这才不久,瑞生的爹就过世了。本来就不宽裕的家,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甚至连维持生活都十分困难。
为了养活儿子,乔陈燕不得不回到娘家去乞求父母的接济。母亲却很不耐烦,说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乔陈燕心里要强,便再不去娘家,只靠纺线替人洗衣维持生活。虽然自己生活已然很艰难了,可她却总是乐意帮助别人,遇见路过行乞的人,她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久而久之,大家都夸她善良,品性好。
就在穆家十里八村附近,有一姓孟的大户人家,主人名叫孟秋生,前不久妻子刚刚过世,撇下个儿子叫乌头,刚满周岁,没人抚养,自己也忙于生意,所以他就急着再娶一房媳妇,好帮忙照看家中老母和刚刚周岁的乌头。媒人是来了一拨又一波,孟秋生却一个都没有相中。
有一天,孟秋生在集市上偶遇乔陈燕,正巧碰见她周济一个乡人,这乡人前阵子家中着了大火,正是上顿吃了没下顿的时候。乔陈燕将自己仅有的碎银子送给了这个乡人,还嘱咐他早日将家中屋子重新盖起来。那乡人拿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走了。
孟秋生早就听说这乔陈燕,此次碰巧看到这般场景,更是十分喜欢她,就找人暗中传信给她,表明心意,愿意娶她做自己的妻子。
乔陈燕自然也是知道孟大官人的,要说起孟家,这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人是财大气粗,知书达理,若是嫁给他,这后半生便不再为吃穿用度发愁了。
可乔陈燕却推辞说:“我现在如此忍冻挨饿,嫁给孟官人可以得到温饱,怎能不愿意呢?但是我又瘸又丑,和别人不一样。就凭孟大官人的家境,娶个大家闺秀或者小家碧玉都是可以的,奈何却看上我?”
孟秋生敬佩她是一位贤良女子,对她更加爱慕。便叫媒人带上封好的钱去找乔陈燕的母亲商量。乔母一听这事,便亲自到女儿家里,说如若不答应这门亲事,不如让与妹妹乔陈莺。媒婆一听这话,愤然走出。
没过两年,孟秋生突然得急病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乔陈燕却悲痛万分,披麻戴孝的跑到孟家去祭奠。灵前乔陈燕失声痛哭,众人都为她这份情意所感动。
孟秋生本没有亲戚,他一死,村里的无赖都来欺负他家。不仅家里的东西被拿光了,还瓜分了他家的田产。家中的仆人也各自乘机偷了东西走了。此时只有孟母抱着乌头在灵堂帐幕中哭泣。
乔陈燕问明了原委,心中忿忿布平。对孟母说:我没有嫁给孟大官人,是因为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他,可是在我心里,我早就把他当成我的夫君,如今孟大官人过世,我心里也非常悲痛,此次前来奔丧,也算是报答他的知己之恩。如今,若因为孟秋生没有父母兄弟,我就坐视他的儿子饿死,家产被抢光也不相救,那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第二天一大早,乔陈燕就亲自去到县衙击鼓鸣冤。
大堂上,县官问乔陈燕是孟秋生的什么人,乔陈燕却回答说:“您是一县之主,断案凭的是理。如果我告的不是真情,就是他的亲戚也逃脱不了罪过;如果是真的,就是过路人说了也可以听听啊!”县官气她说话难听,训斥了一通欲将她赶出去。
乔陈燕却大喊冤枉,乞求县太爷听她把话说完。这县太爷见她哭的动情,便同意她继续说下去。
乔陈燕便将孟秋生之前向她求亲之事一一告知,并说:小女子仰慕孟秋生的为人,只因自己丑陋残疾,不配与他做结发夫妻,如今他人刚刚过世,便有人来抢夺家产。县太爷说我无名无份,凭什么来喊冤,虽然在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嫁给他,如今他死了,我也愿意嫁给他,来替她孝敬老母,抚养孤儿。
这县太爷听乔陈燕说自己愿意嫁给一个已故之人,顿时感动赞她是个钟情女子,义气非常。遂即查明实情后,惩治了那些无赖,将孟家被抢走的东西又全要了回来。
孟母见乔陈燕作为一个妇道人家替孟家出头,保住了家产,也是感激非常,就想留乔陈燕以后住在孟家,以便抚养他的孤儿。乔陈燕却不肯,她把孟家的房门锁起来,让孟母抱着乌头跟她一块回去,住在自家另一间屋里。平日里凡是乌头的日常所需,乔陈燕都是和孟母一块去孟家打开房门拿出钱财,替乌头置办,自己从不沾孟家一点光,依然抱着儿子过穷日子,和从前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乌头慢慢长大了。乔陈燕给他请了先生,教他读书。适时,她自己的儿子瑞生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她却让瑞生整日跟着她学农活,从不允许去听先生的讲课。孟母见状,劝她让瑞生跟乌头一块儿读书,将来能有个功名,也算是较好的出路。乔陈燕说:“乌头念书的费用是孟家的。如耗费人家的钱教自己的孩子,这等事我做不出来。”
又过了些年,乔陈燕替乌头积攒了些钱粮,给他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又整修了房屋,让乌头回自己家里生活,自己仍然纺线织布度日。
婚后,乌头来到穆家,跪着对乔陈燕说:“妈,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可如今却分住在两处,虽然您不是我亲妈,可这么多年来,您对我跟亲妈还有什么两样?不如就跟我们一起回孟家,也好让我们伺奉您啊!”
乔陈燕却说:你不必挂心,我还有瑞生在一旁伺候,我对你的好只是因为要报你父亲的恩情。
乔陈燕没有接受孟秋生的求亲,却打心底接受了他的爱,并将这爱转化为报答他知己知遇之恩,不贪恋钱财,不好吃懒做,甚至愿意为这一份没有实现的爱付出自己的一生,可歌,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