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九) 【原书卷八·二七】
查他山先生诗,以白描擅长;将诗比画,其宋之李伯时乎?近继之者,钱玙沙方伯、光禄卿申笏山。笏山卒后,毕秋帆尚书梓其全集。五言云:“雨声凉入砚,花气润侵帘。”《看桂》云:“香于半路先迎客,花已全开正及时。”
查慎行,(1650—1727),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翰林, 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自6岁开始学诗,一直至去世前夕才放下诗笔。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东巡,由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著有《敬业堂诗集》,分为五十卷,又《续集》六卷,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者。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白描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白描也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府治在潜山县)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免胄图》等。
钱琦,(1709-1790),字相人,清代官员。一字湘纯,号屿沙、述堂,晚号耕石老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河南道御史、江苏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平生以“虚心实力”四字自勉。好为诗,与袁枚相交五十年。著有《澄碧斋诗钞》十二卷,《别集》一卷。
申甫,(1706—1778),字及甫,号笏山。祖籍江都,其父任衢州西安驿丞,而居家于衢城。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以诗名。六年,乡试中式,授中书舍人,历官至副都御史。有《笏山诗集》。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梓,指刻板,付印。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故归梓删去。”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称查慎行善用白描,惜未举例。兹举其《青溪口号八首》之三、六,供读者体会。其三:“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其六:“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 皆突出特点,不加修饰,通晓明畅,纯真自然。本条所引申甫的“雨声凉入砚,花气润侵帘”一联,妙在此联有声、有感觉、有图像。尤其是以“凉”的感觉来接上面的“雨声”二字,貌似不合理,但读者却又能确实感受到那样的感觉,将不合理转换成合理,这正是诗家特有的奇巧语言表达。而《看桂》之“香于半路先迎客,花已全开正及时”一联,全无奇语生词,但把桂花盛开时节的氛围与诗人的感受,全部描绘出来了。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诗人用词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善于驾驭一般语言,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表达出奇巧的情思意趣,或许才是真正的诗人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