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社会热点人物
高樊樊:遇见李敖——来自一个“李敖迷”的回忆

高樊樊:遇见李敖——来自一个“李敖迷”的回忆

作者: 高樊樊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6:50 被阅读138次

文/高樊樊

01.

2018年的春天,好像有特别多的离别。霍金走了,李敖也走了。

今天,网上好多人都在说“再见李敖”,而我想说“遇见李敖”。

第一次“遇见李敖”,是在我的中学时代。那个时候有一个电视剧,片尾曲叫《只爱一点点》,我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看那个电视剧,我也跟着看,电视剧结束后,每当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我更加目不转睛,因为那首歌的歌词特别吸引我。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当时还处在青春期的我并不懂什么是爱情,也不知道这歌词是李敖写的。我觉得这首歌就像是一首诗一样,唱出了爱情的神秘。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遇见李敖”。

02.

正式“遇见李敖”,是在我高三补习班的那一年。有一次,我们的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起李敖,当时他特别兴奋,并且很隆重地给我们介绍了“李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老师对于李敖那种溢于言表的崇拜之情,引起了我对李敖这个大文豪的极大兴趣。

上大学之后,我去买了李敖的书。翻开书,在自序里,我看到了李敖对自己的定位,他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第一李敖,第二李敖,第三还是李敖,鲁迅第四。看完这几句话,让我觉得李敖太自大了。但也正是这几句话,让我对李敖的兴趣更加浓厚。而看完整本书以后,我对李敖只剩下崇拜了。

我总共买过他三本书:《李敖五十年》、《李敖有话说》、《李敖说事》。第一本在搬家的时候被弄丢了,其它两本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

看李敖的书会让人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因为他很会骂人嘛,而且骂得特别精彩。他另类,他犀利,他多情。他坐过牢,他谈过很多恋爱,睡过很多女人,也写过很多情书。他写的评论时而犀利时而幽默,他写的情书时而温柔时而放荡。

李敖的书写的很多、很厚、也很杂。在他的书里,我知道了他喜欢穿中式长袍,他不过春节,他不喜欢中国传统丧葬制度。当然,他也是始终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因为他太奇怪了,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此也树敌无数。

他很少很少出去旅行,他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看书。他家里的书都可以堆成山了,说他的书多到可以开一家图书馆也不夸张。所以说,他很博学。

高樊樊:遇见李敖——来自一个“李敖迷”的回忆

我家里的两本李敖作品,有一本好像是盗版,但不影响我读他的兴趣。

03.

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作家李敖去世”的消息时,第一时间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经过确认之后,我的感觉并不是很伤感,而是很深情。因为我知道,我一直都在受他的影响,即便是他真的去了,他的这种影响力还会一直在。

我还记得,2004年的夏天,在北京,那一整个暑假,我都在熬夜读李敖的书。因为北京的夏天太热了,白天根本没有精神做什么,可是一到了晚上天气凉快了下来,我就来劲儿了,每晚都抱着李敖的书啃到半夜。很多时候,看到精彩处都想拍手叫好,怎奈深更半夜不敢大声欢呼。总之,那个夏天是李敖陪我度过的。

细细回想一下,最后一次听到李敖的消息,是他发表了一个声明。说他的生命期只剩下三年,想报仇的,赶紧来报。我知道李敖他不是在说笑。只是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他的生命真的就走到了尽头。

可是我还没有把李敖的书全部看完呢!虽然说,想把李敖这辈子所写的书全部看完,需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那可是有3000多万字呢!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十年前的统计。

04.

我注意到,网上有一条对于李敖去世这个消息的报道,在标题里用的是“作家李敖去世”,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妥当的。因为,李敖就是李敖,再多的标签也不足以代表他,更何况区区一个作家的名头。

李敖的名片上也不会写任何头衔,只有“李敖”两个字,还有他的联系方式。认识李敖了解李敖的人,在提到李敖的时候,只会直接说李敖怎样怎样,而不会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任何前缀。

当然,我们可以评价李敖。在李敖的名字后面可以无限地评价他,甚至谩骂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然而,我们很多人,也只有跟在他屁股后面去追他、骂他的份儿。不是么?!

我刚才就看到网上有人在评论李敖,说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老流氓。作为一个李敖迷,我不反对别人这样评论他,我想李敖自己也不会介意。因为不了解他的人才会如此草率的给他做出如此评价。

但是我也觉得,李敖在晚年的时候,确实有一点晚节不保的意思。因为我看过他那几年上的一些节目,他在里面的表现,确实会有一点有损他的形象。也许是因为岁数大了,他想得更开了吧。倒不如在书里的那个李敖,更加让人着迷和崇拜。

但其实,李敖是一个没有秘密的人,他所有的故事和思想,都在他的书里,我们根本不用道听途说。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坦荡直接的人,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此生无憾。

无论如何,想遇见真正的李敖,一定要到他的书里去。你会爱上他,或者恨他,又或者,又爱又恨。总之,李敖是个人物,至少在我心里是。

05.

有人说,台湾没有李敖,会寂寞很多。但李敖说,不是台湾出了个李敖,而是中国出了个李敖。我很欣赏有骨气的人,像李敖那样坐牢六七年,还很乐观,一般人做不到,可他做到了。而且他坐牢出来后,没人给他平反,他是自己给自己平反。

《李敖说事》的主编李立在前言里是这样评价李敖的——李敖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香港《明报》曾撰文称:“李敖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

旁观者清,李敖狂放不羁,是不会与他人混淆的。包括他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无不打上了李敖思想的深刻烙印。李敖用他的头脑、他的文章和他的话语,更用他的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国现代君子之风。

李敖一生都在体制外生存,可以说,他是最成功的个体户,这值得我们琢磨。李敖说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个快乐的个体户。他为什么能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呢?研究起来很有点儿意思,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

李敖不是造反派,而是真正的学问派。李敖虽然休过学,但他是选择了自学,到后来考入大学,进入研究所,他对文凭不看重,却是已经通今博古,这为他后来集厚薄发作了铺垫。

李敖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他做杂志被封杀后,就去买卖旧电器、当土木包工头、帮人家写诉状,出狱后自己成立李敖出版社,不拿当局的钱,却能够以文养文,纵横台湾。李敖很早就意识到,空口袋立不起来,文化人首先要养活自己。

李敖没有单位,没有领导,自己做自己的主,却是个工作狂,勤奋到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整李敖的那些大人物,有的过世了,有的下台了,李敖就是笑到最后的人。“活在台湾,始终如一”,李敖说到了,也做到了。

读到这儿我想起了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我想接上一句,李敖貌似也有这风骨和气势,李敖是与体制斗,与世俗斗,越战越勇哪!

总之,赞也好,讽也罢;褒也好,贬也罢,李敖就是李敖。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却不能无视他。

遇见李敖,真好。

                      - END -

          文章皆为“高樊樊”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将原文转发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 高樊樊:遇见李敖——来自一个“李敖迷”的回忆

    文/高樊樊 01. 2018年的春天,好像有特别多的离别。霍金走了,李敖也走了。 今天,网上好多人都在说“再见李敖...

  • 李敖!李敖!李敖!

    3月18日上午,一代文坛大师李敖在台逝世,享年83岁。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后的狂人去了。” 李敖的一生,留下过无...

  • 李敖,李敖,李敖!

    李敖说,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 李敖、李敖、李敖! 看过《李敖档案》,你才会发现李敖为什么会如此诳语。 这本书买...

  • 李敖 李敖 李敖

    李敖曰:人生怕精算、怕精打细算。但精算也有好处,它会使你减少热情澎湃,彷佛冷水浇头,得以大澈大悟。例如性交,不过每...

  • 《李敖回忆录》:对别人很透,独看不透自己

    读《李敖回忆录》。偶然看到一个网站上有一句话,是李敖前妻胡茵梦对李敖的一句评论:李敖对别人看得很透,独独看不透他自...

  • 回忆李敖

    李敖逝世的新闻一时间刷遍了各大媒体,一时间各种对李敖评论的文章纷纷涌现,人们开始回忆这么一个在台湾甚至在...

  • 初读李敖

    偶然的机会,买了两本李敖先生的书。一本《李敖快意恩仇录》,一本《李敖回忆录》,听来便颇有几分自传的味道。...

  • 李敖的一生,终于在老了以后和这个世界柔软起来

    骄傲如李敖,强大如李敖,不讲理如李敖,与全世界为敌如李敖,终于也在老了以后和这个世界柔软起来。 李敖柔软的也很聪明...

  • 李敖先生经典语录100句

    李敖先生经典语录100句 李敖 李敖,生于1935年的东北哈尔滨,台湾著名作家,近代史学者。著有《李敖大全集》一百...

  • 千里关山,孤灯残照,李敖之后,再无李敖

    李敖,一个身患重疾的老人; 李敖,一位行将就木的文人; 李敖,一名即将倒下的斗士; 无论怎样给李敖贴标签,都逃不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樊樊:遇见李敖——来自一个“李敖迷”的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upqftx.html